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册第1课《草原》教案.doc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册第1课《草原》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草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 《草原》是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 , 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以及受到内蒙同胞 热情款待的情景。课文语言清新优美 , 线索清晰分明,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蒙汉 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本课以简约的文字描写了 美丽的草原风光及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的民族风情。 课文运用了写景、 叙事和抒情相结合 的写作手法,在静与动的变化、对比中,凸显了草原的风光之美、人情之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本课生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图片、诵读,想象等方法走入文本的情境,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通过替换、比较等方法体会语言的简约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情境,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 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体会民族团结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播放草原风光课件)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着一 望无际的草原。 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 一碧千里的草原上, 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 小丘线条柔和、 颜色碧绿。 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 身临其境,亲眼看到了草原的美景,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 人接物的风俗习惯, 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 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的描述走进草原去看个究竟吧。 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介绍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 1899 年- 1966 年),字舍予, 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 民艺术家” 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 《小坡的生日》 、《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草原风光,把学生带入草原情境,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 ,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通过介绍老舍先生的资料,体会老舍先生不仅是文学家,还是语言大师,为后续教学体会语言文字之美作铺垫。 二、交流预习,检查字词 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勾勒 境界 洒脱 鞭子 疾驰 彩虹 马蹄 豆腐 拘束 羞涩 摔跤 襟飘带舞 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指导书写生字。 (如:涩)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理解重点词语。 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勾勒:用线条描画出轮廓。 回味:在回忆中细细体会。 疾驰:飞快地奔跑。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 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准确掌握本课生字词,指导学生 读准字音,注意字词的书写,并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汇报。 课件呈现: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指名朗读,理清脉络。 ( 1)思考: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 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内→告别草原。 ) (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 ( 1)按自然段可分为 5 段;( 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 公社,可分为 2 段;( 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 3 段。学生按其中 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 3)按第一种分法,分段并概括各段段意。第 1 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第 2 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第 3 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 第 4 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第 5 段:斜阳下的话别。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设计了两个步骤,一是默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段并概括段意,理清了文本的层次。总之,在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dq003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