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子生产技术 大豆生长发育对土壤养分的需求 大豆合理施肥案例.docx

大豆种子生产技术 大豆生长发育对土壤养分的需求 大豆合理施肥案例.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 - 版权所有,仿冒及翻印必究 《大豆种子生产技术》综合案例 大豆合理施肥案例 1案例背景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耕地面积213.8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县份,其中大豆面积86.1万亩。全县大豆平均亩产124.5公斤。作为粮食生产基地县,大豆的种植在林口县粮食生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林口县大豆种植农户发现,在田间经常出现大豆缺素的症状,但是各种化肥每年的用量只增不减,而缺素的症状并没有得到改善,每年产量总是持平或者减少,只有个别农户家有增产的现象,增量也不大,由于化肥成本过高,大豆产量也不增加,严重降低了农民种植大豆的利润和信心,不少农户决定要改种玉米。 2案例分析 2.1大豆缺素症状 一、缺氮:先是真叶发黄,严重时从下向上黄化,直至顶部新叶。在复叶上沿叶脉有平行的连续或不连续铁色斑块,褪绿从叶尖向基部扩展,乃至全叶呈浅黄色,叶脉也失绿。叶小而薄,易脱落,茎细长。 二、缺磷:根瘤少,茎细长,植株下部叶色深绿,叶厚,凹凸不平,狭长。缺磷严重时,叶脉黄褐,后全叶呈黄色。 三、缺钾:叶片黄化,症状从下位叶向上位叶发展。叶缘开始产生失绿斑点,扩大成块,斑块相连,向叶中心蔓延,后仅叶脉周围呈绿色。黄化叶难以恢复,叶薄,易脱落。缺钾严重的植株只能发育至荚期。根短、根瘤少。植株瘦弱。 四、缺钙:叶黄化并有棕色小点。先从叶中部和叶尖开始,叶缘、叶脉仍为绿色。叶缘下垂、扭曲,叶小、狭长,叶端呈尖钓状。缺钙严重时顶芽枯死,上部叶腋中长出新叶,不久也变黄。延迟成熟。 五、缺镁:在三叶期即可显症,多发生在植株下部。叶小,叶有灰条斑,斑块外围色深。有的病叶反张、上卷,有时皱叶部位同时出现橙、绿两色相嵌斑或网状叶脉分割的桔红斑;个别中部叶脉红褐,成熟时变黑。叶缘、叶脉平整光滑。 六、缺硫:叶脉、叶肉均生米黄色大斑块,染病叶易脱落,迟熟。 七、缺铁:叶柄、茎黄色,比缺铜时的黄色要深。植株顶部功能叶中出现,分枝上的嫩叶也易发病。一般仅见主、支脉,叶尖为浅绿色。 八、缺硼:4片复叶后开始发病,花期进入盛发期。新叶失绿,叶肉出现浓淡相间斑块,上位叶较下位叶色淡,叶小、厚、脆。缺硼严重时,顶部新叶皱缩或扭曲,上、下反张,个别呈筒状,有时叶背局部现红褐色。发育受阻停滞 蕾期,迟熟。主根短、根颈部膨大,根瘤小而少。 九、缺锰:上位叶失绿,叶两侧生桔红色斑,斑中有1-3个针孔大小的暗红色点,后沿脉呈均匀分布大小一致的褐点,形如蝌蚪状。后期,新叶叶脉两测着生针孔大小的黑点,新叶卷成荷花状,全叶色黄,黑点消失,叶脱落。严重时顶芽枯死,迟熟。 十、缺铜:植株上部复叶的叶脉绿色,余浅黄色,有时生较大的白斑。新叶小、丛生。缺铜严重时,在叶两侧、叶尖等处有不成片或成片的黄斑,斑块部位易卷曲呈筒状,植株矮小,严重时不能结实。 十一、缺锌:下位叶有失绿特征或有枯斑,叶狭长,扭曲,叶色较浅。植株纤细,迟熟。 十二、缺钼:上位叶色浅,主、支脉色更浅。支脉间出现连片的黄斑,叶尖易失绿,后黄斑颜色加深至浅棕色。有的叶片凹凸不平且扭曲。有的主叶脉中央,现白色线状。 2.2林口县大豆缺素发生的原因 化肥品种选择不当,并没有按照大豆需肥规律进行肥料选择,氮肥施用较少,磷、钾肥施用过多,使得磷、钾元素营养过剩,氮素元素营养缺乏;一次性施用底肥,没有按照大豆各个生长时期需肥规律施用化肥,这样施用化肥不仅没有起到“缺啥补啥”的作用,还会造成营养浪费;大量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变差以及土壤板结,过量的营养不但不会促进大豆吸收营养,还会抑制大豆对营养的吸收利用;对缺素症状分析不明确,错误施用肥料。 2.3分析原因 2.3.1化肥品种选择不当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它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一直持续到成熟期。长期以来,对于大豆是否需要施用氮肥一直存在某些误解,似乎大豆依靠根瘤菌固氮即可满足其对氮素的需要。这种理解是不对的。从大豆总需氮量来说,根瘤菌所提供的氮只占三分之一左右。从大豆需氮动态上来说,苗期固氮晚,且数量少,结荚期特别是鼓粒期固氮数量也减少,不能满足大豆植株的需要。氮肥施用过少,磷、钾肥施用过多,会造成氮素缺乏,磷、钾素过剩,进而造成减产。 2.3.2一次性施用底肥 大豆底肥施用量不宜过多。施过量后,会严重影响出苗生根。还会造成大豆生长前期各种必需元素营养过剩,后期营养缺乏,进而造成缺素和减产。 2.3.3大量过量施用化肥 在农田大量过量施用化肥,其养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地吸收利用,氮、磷、钾等一些化学物质易被土壤固结,形成各种化学盐分,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养分结构失调,物理性状变差,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