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篇性特征的多方会通.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聚焦篇性特征的多方会通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精读,让学生体会的音乐美,引导学生在读书、作文时自觉注意语感。   2.了解高度概括与极尽敷陈的写法,体会跳脱、整散、长短、虚字衬垫及富丽夸张等语言特点。   3.了解古诗文的特殊句式。   二、教学设想   1.贯彻本人所主张的多读少讲、让学生自己体会的教学思想,用诵读为主、稍事点拨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完成教学目的。   2.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文内容讲解、疏通、熟悉;第二课时,强化记忆、分析、练习、背诵、默写。   三、预习要求   1.查字典,正音,试读。   2.思考题:①读了有什么感受?②想一想这种感受如何获得的?③最核心的一句话是哪一句?(多种手法,主要是音乐节奏感和内容本身。核心是最后一句。)   【评析】音乐美、高度概括和极尽敷陈的写法、特殊句式,无一不指向文本的篇性特征,显得格外精粹、深刻和大气。没有渊深的语文学养,根本无法作此独到的目的(目标)定位与设计。可贵的是,从整体来看,所有目标均被做实,并非“计划,计划,墙上一挂;目标、目标,从不聚焦”。   这种高远的目标设计,或许会被视为阳春白雪或“严重超标”。殊不知,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取其下,必得下下。更何况,聚焦篇性特征,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极大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使解读中的创造潜能得以不断迸发。要说面向全体,教学目标必须准、精、高,并非泛泛而定,或着眼于学生一望而知的浅层。   多读少讲,是对自我教学的严苛,为的是更好地精讲、妙讲,与昆体良等教育家强调的“节制自己的力量,俯就学生能力”的理念①不谋而合。   預习思考题注重感受的生成、观点的把握、方法的反思,深得自学之精髓。   也有白璧微瑕:1.第一个教学目的的行动主体是教师,无法体现学生主体的思想;2.第二课时的学习任务有强化记忆、分析、练习、背诵、默写,独独少了审美。   不过,这些属于文字处理技术上的问题,而非教者本心,因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和细节,上述问题被悉数规避。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导语: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留给后人的思考是深远的,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和热门话题。不知有多少人,写过多少。我们刚刚学习了贾谊的《过秦论》,的核心思想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又学习苏洵的《六国论》,它的核心是“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今天,我们来欣赏、品味杜枚的《阿房宫赋》,看看同样是讲六国和秦的故事,杜枚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么表达这个观点的?   板书:阿房宫赋   2.教师范读。   3.提问(预习思考题)调控,一般不做评价,上完全文再总结。   【评析】导入有群文教学的贯通之美,既关注了作者写什么,也关注了作者怎么写。联系整篇,教者更关注后者,这便确保了语文体性得以捍卫。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却置而不评,很大胆的教学处理。不是“暗胡同”教学②,而是为了让学生随着体验、理解的加深,不断反观、自评。这不仅留下了学习的悬念,还与文本烘云托月、卒章显志的言语表现智慧暗合,体现了教者坚实的自信力和高屋建瓴的统筹力。   令人不解的是,教者的发问忽略了作者“为什么写”这一维度——整个教学设计均未体现。难道是学生的自学、探究已达到了高度成熟的境界,已经无需课堂上“知人论世”?   二、逐层分析第一自然段   1.第一组,12字。   提问①:写了什么?两部历史。一部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兴盛史(《过秦论》《六国论》为此用了许多笔墨);一部阿房宫的建筑史,《史记》记载“发徒刑者七十余万人,输蜀荆地材皆至”。   提问②:读前四句有何感觉?斩钉截铁、短而有力,如铁锤敲钉,一个一个敲下去。   提问③:为什么有这个效果?   提问④:4个动词,若改为“六王毕焉,四海乃一,蜀山兀也,阿房始出”行不行?(不行,这样就没有力度了,多一个字也不行。)   小结:这4句12字。强大的事件,用很少的笔墨,交待了阿房宫建造的历史背景是建筑在多少人民的苦难之上的,一开始就定下了基调,如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   2.第二组:覆压……骊山……流入宫墙。   释字:“压”指盖。沉重感,言其多;“走”意为奔、通到。   分析:泼墨写意,勾勒出阿房宫的整体形象。   突出:高、广、位置。用长句,与第一组短句对比鲜明。溶溶:言其舒缓。二条大河流入宫墙,言其大。现代建筑群,亦未之有。   3.第三组:五步一楼……不知其几千万落。   过渡:到底有多大?到底有多奇?下面就具体地写了。   分析:五步、十步,言其多。“缦”原是丝绸,这里指飘逸,曲折。“檐牙”如鸟高啄,向上突起,动感,言其奇。“各抱”∶随地形起伏,紧贴,言其设计之合理。“钩心”∶互相交错,如兵刃相加,言其险。“盘盘焉”:细绘一笔,用比喻说明实在太多!   4.第四组:长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