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北省沧州市泊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泊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职能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基本内容。 乡村治理。“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其灼然者矣” “治天下,必治一国始;治一国,必自治一乡始”。我国历史上中央直接任命的官吏一般虽止于县一级,但乡里纳入了国家行政治理体制。乡里行政组织及其吏员大体以唐宋为界,分为“乡官制”和“职役制”两个阶段,其地位前期高于后期。乡里基层组织兼有民间社区特征,如依靠乡里代表性人物、宗族乡绅力量,乡规乡约协同国家治理;通过树立乡村道德人物形象,建立以年齿为中心的礼制秩序,听取并选拔乡村舆论所称颂人物担任官职等多种手段,以贯彻国家意志。一些参与乡村治理的人物,非国家正式吏员编制,体现出一定的自治性,他们对国家力所不及的乡村事务进行补充,在许多时期发挥出较好的功能。但乡村治理并不能称为自治,因为无论在哪个时期,国家对乡村都有绝对的支配权,这突出反映在司法权被控制在县一级。 知晓民情。“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历史经验。秦王朝严厉的舆论控制,是其速亡原因之一。顾炎武认为:“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然则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又说:“天下风俗最坏之地,清议尚存,犹足以维持一二。至于清议亡,而干戈至矣。“历代统治者采取派出风俗使者、巡视官员,邀请民间人士顾问对话,甚至微服私访等方式,了解地方官治理下的社会状况,为国家决策提供咨询。汉代著名的“盐铁会议”,就邀请了社会上的文学贤良参加,就盐铁是否官营等问题与官方公开辩论。而历代地方民众亦有向各级政府上诉、上告、举报的权利。汉代有“自言”“诣阙”上书制度。晋、唐、宋等朝代设有登闻鼓、诽谤木、华表木等,以接纳、知晓民意。明代朱元璋甚至规定人人都有至御前奏闻的权利,以达到“广耳目,防壅蔽,而通下情”之目的。当然,关于相关程序历代也有制度规定,如需要逐级上诉,严控越诉等。 社会救助。在《周礼》《礼记》等传统典籍中,已有政府应当承担社会救助的思想与救助内容和制度的设计。儒家的“大同”“仁政”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是我国社会救助思想的理论基础。我国是一个多灾国家,据学者不完全统计,从秦汉到明清,各种灾害与饥荒约有5079次。鳏寡孤独废疾贫等弱势群体的存在是社会常态。养老长幼、救灾济贫及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思想家和历代政府关注的问题。不晚于秦汉,政府在养老、救灾、济贫等方面都有相关制度措施。宗族与民间的互救互助是国家救助的补充,也是我国特色。历史上曾有采取以年龄分层的政府养老救助制,但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大力提倡以孝为中心的家庭伦理,政府给予老人较高的社会地位,鼓励家庭养老的办法,显然是比较好的经验。 (摘自宪群《选贤与能政在国史上的国家治理》《学习时报》2019年2月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历史上乡村治理具有重大意义,天下治理的好坏与否取决于乡村治理的好坏。 B.乡村治理具有一定的自治性,体现在一些参与乡村治理的人物非国家正式编制吏员。 C.舆论控制是秦朝灭亡因素之一,汉唐等朝代通过多种途径知晓民意实现了王朝的强大。 D.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内容,儒墨两家“仁政”“兼爱”等思想是其理论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展开论证,主体论证时采用并列的论证方式,层次清晰。 B.文章以依靠宗族乡绅等协同国家治理等例子,论证了乡里基层组织兼有民间社区特征。 C.文章末段谈到了我国历史上社会救助制度的思想与制度建设,也提及了经验与特色。 D.文章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在主体段落中都采用了例证、引证和对比论证论证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时期国家对乡村都有绝对的支配权,司法权被控制在县一级,由此看出乡村治理并不能称为自治。 B.古代知晓民情的途径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两种途径的相关程序在历代也有逐级上诉等规定。 C.我国是多灾国家,弱势群体的存在是常态,在秦汉时期政府就有养老、救灾、济贫等相关制度措施。 D.经验证明,大力提倡以孝为中心的家庭伦理,政府给予老人较高的社会地位,鼓励家庭养老是较好的方式。 【答案】1.B 2.D 3.B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项,“取决于乡村治理的好坏”说法绝对。根据原文第②段“始于里胥”“必自治一乡始”“乡规乡约协同国家治理”可知,乡村治理对天下

文档评论(0)

qixiqiaohudi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