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第1节_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轮复习学案.doc

第三章_第1节_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轮复习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20年代,绝绝大部分科学家认为染色体中的 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原因是氨基酸多种多样的 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 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一、体内转化实验(科学家 的实验) 1. 实验材料: 型和 型肺炎双球菌,小鼠 两种肺炎双球菌比较 ? 菌落(光滑、粗糙) 有无荚膜 有无毒性 S型细菌 R型细菌 2.实验原理: 型菌使人患肺炎或小鼠患败血症 3.实验过程: ① _________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 S型细菌小鼠体内小鼠死亡,鼠体内有_______ ③ 加热杀死S型细菌小鼠体内小鼠__________ 小鼠体内小鼠______ 小鼠体内小鼠______,鼠体内分离出_______ 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S型细菌 知识链接:加热可使蛋白质发生不可逆的变性而失活,但DNA分子在加热变性后待温度下降时又可复性。 该实验 ( 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 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 二、体外转化实验( 证明转化因子的实验) 1. 实验材料: R 型和S 型肺炎双球菌 2.设计思路:设法将S型菌中的 、 、多糖等物质分开, 观察它们的作用。 3. 实验过程: 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实行了 和鉴定,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 的培养基中。 4.实验现象: 只有加入了 ,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 越高,转化就越有效;如果用 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5.实验结论: 。 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科学家 和 ) 1、实验材料: 和 ; eq \b\lc\{\rc\ (\a\vs4\al\co1(?1?T2噬菌体的核酸为    ,, 存在于  ,尾部及头部外, 侧为   ,?2?T2噬菌体的生活方式是,   ,宿主细胞为  ,   ,  ?能/不能?在培, 养基上繁殖)) 2、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 _______ 思考:噬菌体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组分,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 、 组分。 3、实验过程及现象、结论 第一组 第二组 ①标记大肠杆菌 细菌 + 含35S的培养基 → 含35S的细菌 细菌 + 含32P的培养基 → 含32P的细菌 ②标记 噬菌体 噬菌体 + 含35S的细菌 →含35S的噬菌体(实际上是标记了噬菌体的 ) 噬菌体 + 含32P的细菌 → 含32P的噬菌体(实际上是标记了噬菌体的 ) ③混合培养 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与未被标志的细菌混合(混合的目的是 ) 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与 的细菌混合 ④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 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 (搅拌目的 离心目的 ) 离心的结果: 上清液中含 , 沉淀物中含 。 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然后离心 离心的结果: 上清液中含 , 沉淀物中含 。 ⑤检测放射性 检测放射性: a、上清液放射性 ,沉淀物放射性 b、大肠杆菌裂解后,在新产生的噬菌体中 (能/否)检测到35S。 检测放射性: a、上清液放射性 ,沉淀物放射性 b、大肠杆菌裂解后,在新产生的噬菌体中 (能/否)检测到32P。 实验分析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有/没有)进入细菌内 噬菌体头部的DNA (有/没有)进入细菌内。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遗传的. 结论 ____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三、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 相 同 点[来源:学*科*网] 实验思路[来 均使________________,单独处理,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来源:Zxxk.

文档评论(0)

153****05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