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用标准文案
热交换器
戴季煌
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热交换器
2015.01
第一部分 GB151-2014
修改了标准名称,扩大了标准适用范围:
1.1 提出了热交换器的通用要求,也就是适用于其他结构型式热交换器。并对安装、使用等提出要求。
1.2 规定了其他结构型式的热交换器所依据的标准。
范围:
GB151-201X 《热交换器》 规定公称直径范围 ( DN ≤4000mm ,原为 2600mm )、公称压力 (PN ≤35MPa )
及压力和直径乘积范围( PN ×DN ≤2.7 ×10 4 ,原为 1.75 ×10 4)。并且管板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许多简化假定不
符合。也给制造带来困难。 TEMA 控制壳体壁厚 3〞( 76mm )、双头螺柱最大直径为 4 〞( 102mm )。
术语和定义
3.1 公称直径 DN
3.1.1 卷制、锻制、圆筒
以圆筒内直径( mm )作为换热器的公称直径。
3.1.2 钢管制圆筒
以钢管外径( mm )作为换热器的公称直径。
3.2 公称长度 LN
以换热管的长度( m )作为换热器的公称长度,换热管为直管时,取直管长度;换热管为 U 形管时,取 U
形管的直管段长度。
3.3 换热面积 A
3.3.1 计算换热面积
换热面积是以换热管外径为基准,以二管板内侧的换热管长度来计算换热面积,计算得到的管束外表面积
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 m 2 );对于 U 形管换热器,一般不包括 U 形管弯管段的面积。当需要把 U 形弯管部分计入换热面积时,则应
使 U 形端的壳体进(出)口安装在 U 形管末端以外,以消除 U 形管末端流体停滞的换热损失。
3.3.2 公称换热面积
公称换热面积是将计算面积经圆整后的换热面积( m 2 ),一般取整数。
工艺计算(新增加)
4.1 设计条件(用户或设计委托方应以正式书面形式向设计单位提出工艺设计条件) ,内容包含
4.1.1 操作数据:包括流量、气相分率、温度、压力、热负荷等;
4.1.2 物性数据:包括介质密度、比热、粘度、导热系数或介质组成等;
4.1.3 允许阻力降;
4.1.4 其他:包括操作弹性、工况、安装要求(几何参数、管口方位)等。
4.2 选型应考虑的因素
4.2.1 合理选择热交换器型式及基本参数,满足传热、安全可靠性及能效要求;
4.2.2 考虑经济性,合理选材;
4.2.3 满足热交换器安装、操作、维修等要求。
4.3 计算
热交换器工艺计算时应进行优化, 提高换热效率, 满足工艺设计条件要求。 需要时管壳式热交换器还应考虑
流体诱发振动。
设计参数
5.1 压力
5.1.1 压差设计
同时受管、壳程压力作用的元件,当能保证制造、开停工、及维修时都能达到按规定压差进行管、壳程同时
升、降压和装有安全装置时,方可按元件承受的压差设计。
5.1.2 真空设计
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真空侧的设计压力,应按 GB150 的规定,当元件一侧受真空作用,另一侧受非真空作用时,其设计压力应
为两侧设计压力之和,即为最苛刻的压力组合。
5.1.3 试验压力
试验压力 p =1.25[
σ]/[ σ]
t
,当容器元件所用材料不同时,应取各元件材料的
[σ]/[ σ]
t
比值中最小者。
T
外压容器和真空容器以内压进行压力试验。
1 )当 pt <p s 时,各程分别按上述办法试压。当 pt (或 p s)为真空时,则 p s+ 0.1 (或 p t +0.1 )再乘以规
定值。
2 )当 pt >p s 时,壳程试验压力按管程试验压力。
5.2 温度
5.2.1 设计温度
换热器在正常的工作情况下,设定的元件金属温度(沿元件金属横截面的温度平均值) ,它与设计压力一起
作为设计载荷条件,设计温度不得低于元件金属在工作状态下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对于 0 ℃以下的金属温度,
设计温度不得高于元件金属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管程设计温度是指管程的管箱设计温度。非换热管的设计温度。
对于同时受两程温度作用的元件可按金属温度确定设计温度,也
可取较高侧设计温度。
在任何情况下元件金属的温度不得高于材料允许使用的温度。
5.2.2 元件金属温度确定。
5.2.2.1 传热计算求得
1 )换热管壁温 t t
热流体热量通过管壁传给冷流体(图
1 )。换热管壁温 t t
tt
1 tth ttc
( 1 )
2
2 )壳体圆筒壁温
t s
图 1
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壳体圆筒壁温计算与换热管壁温相同,不同的地方圆筒外为大气温度,有保温的基本是圆筒外壁温度。
5.2.2.2 已使用的同类换热器上测定
5.2.2.3 根据介质温度并结合外部条件确定。
厚度附加量
6.1 钢材厚度负偏差
6.2 腐蚀裕量的规定
根据预期的容器寿命和介质对金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6年日历表(A4纸一页打印、可编辑).pdf VIP
- 冬季牧草选育:苜蓿品种的抗寒性和耐寒性鉴定.docx VIP
- 2025年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应知应会一试卷及答案详解.docx VIP
- 遥感影像生态因子提取.docx VIP
- GZDW 型直流电源系统的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pdf VIP
- 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评价与分析.doc VIP
- 中南大学青年长江候选人贺治国.pdf VIP
- 国内GLP实验室清单(截至2025年7月).docx
- 2025年春季学校教研工作总结.pptx VIP
- 专题07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