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共61页].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疼痛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主要内容;目的;常见英文缩写;一、痛觉传递的基本路径;二级传入纤维;二、疼痛相关解剖; (一)感受器; 伤害性感受器 也称痛觉感受器;伤害性感受器外周端; 1、分类 按传导纤维分: ①、Aδ纤维伤害性感受器 ②、 C 纤维伤害性感受器 ; 2、伤害性感受器的特征: 反复刺激→感受器敏感性↑ 3、伤害性感受器分布密度 内脏比皮肤低 ;4、 感受野:1根纤维末端分支所占的区域,即该纤维对外周刺激发生反应的部位。;●★ 沉默性伤害感受器;沉默性伤害感受器被激活,痛阈↓;; Aδ纤维: 有髓、快、局 C 纤维: 无髓、慢、泛 理论-临床:刺痛(快痛)、灼痛(慢痛)和酸痛临床表现差异?;(三)●背根神经节:一级神经元胞体 ●脊髓背角: 二级神经元胞体;(四)丘脑:各种感觉通路的最后中转站;(五)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脑干下行性抑制系统主要起点 ;三、病理性疼痛的周围机制;1、组织损伤后产生多种的致痛物质;背根节的 神经胞体;2、致痛因子致敏初级传入神经可能机理;③低阈值机械感受器的损伤 低阈值机械感受器的同时激活,使伤害感受器所产生的疼痛在中枢受到抑制。低阈值机械感受器的损伤后,经该种感受器传入中枢的信号减少,上述抑制减弱,痛阈降低。;背根节的 神经胞体;非甾体抗炎药镇痛机制;病灶注射消炎镇痛药的镇痛机制;(二)、初级传入神经纤维的离子通道异常表达;(三)、神经损伤后长芽;损伤的外周神经纤维成“假突触”;外周敏感化结果;痛觉过敏 和痛觉超敏 ;四、病理性疼痛的中枢机制;兴奋性/抑制性神经递质;(一)、背角神经元敏化;⑤胶质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中枢端释放神经递质( P物质、兴奋性氨基酸等);脊髓背角内阿片类药和钙通道阻滞剂镇痛机制;(普瑞巴林/加巴喷丁);⑥神经免疫细胞;脊髓背角内环氧化酶拮抗剂 (非甾体抗炎药)镇痛机制;⑥神经免疫细胞;(二)、脊髓内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减弱:脱抑制;脊髓节段性和脑干下行性抑制;; 组 织 损 伤;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凋亡;(三)、脑干下行性调制功能失调 扩大的易化(加强);脑干下行抑制调制系统和易化调制系统; 下行抑制结构的强度与身体状态、应激状态等有关。 阿片肽下行调控中最重要的激活和调节因子。 理论-临床:①华佗给关羽疗伤时止痛方法是什么?②在搏斗、逃避和求助中受伤而不觉疼痛?③针刺镇痛原理? ; ; ;机械性刺激变为伤害性刺激,出现触诱发痛(痛觉超敏);小结; 疼痛中枢机制: 1. 背角神经元敏化:; 2.背角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减弱。 3.下行调制通路功能失调 4.背角结构重组 ;●外周敏感化:指伤害性感觉神经元对传入的刺激敏感性增加。 ●中枢敏感化:脊髓背角伤害性感觉神经元兴奋性增强。 ●临床表现: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痛觉超敏;提问;7.形成中枢敏感化机制? 8.背角中阿片类药和非甾体抗炎药镇痛机制? 9.兴奋性/抑制性神经递质主要有那些? 10.什么是痛觉过敏、痛觉超敏,机理? 11.致痛因子致敏初级传入神经可能机理?;理论-临床: ①皮肤轻度烧伤,轻摸则可引起剧痛? ②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为什么皮疹已愈但疼痛仍在?且疼痛非常顽固,难以治愈? ;预习

文档评论(0)

150****0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