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岳英灵集》名词解释.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岳英灵集》名词解释 《河岳英灵集》是唐代殷编选的专收盛唐诗的唐诗选本。 书中自序说:“粤若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此集便以《河岳英灵》为号。”此书宋刻本分上下两卷,明刻本分上、中、下三卷。选录了从开元二年至天宝 十二年 24 位诗人共 234 首(今存 228 首)诗,书的序、论简述了诗歌发展历程,正文中对所选诗人均作了评论。此书 论诗标举”风骨“、”兴象“提,出了“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既闲新声、 复晓古体,文质半取, 风骚两挟“等重要文学理论观点。该书选篇精到,评论中肯,是现存的唐人选唐诗中最 重要的一种。 诗歌总集。唐代殷编选。殷,丹阳 (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字号不详。书首自题“丹阳进士”。 此 书分上、中、下三卷。 《叙》称“起甲寅 (开元二年, 714) ,终癸巳 (天宝十二载, 753) ”,一本误作“终乙酉(天宝四载 ) ”。它选录了这个时期自常建至阎防 24 家诗 234 首,今本实为 228 首。由于选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选录标准又非常严格,因而在唐人编选的唐诗选本中历来最受重视, 影响深远。萧梁至武德, 中间包括陈隋两代, 都是“尤增藻饰”,只重视词采的华丽; 唐开国以后, 也仍然沿着齐梁的老路走,一直到贞观末, 才开始有了转机。 高宗、武后共有六十多年,殷称之为“标格渐高”,大约因为这个时期有了四杰和陈子昂, 已经不完全是亦步亦趋的按照前朝的式样作诗了。接下去,是睿宗景云时期,殷认为是“颇通远调”,当时,沈、宋和李峤、杜审言已经建立了律诗的格式,张说、张九龄、贺知章已显露新貌,及至孟浩然、王翰等扬名之后,盛唐之音已在形成之中,故有“远调”之说。这是殷对《文选》以后、玄宗之前一段时期诗歌发展的简单的概括,也是符合诗歌发展实际的。开元、天宝之际,是唐诗繁荣兴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音律和体裁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殷真正要编选以 使之流传后代的正是开元十五年以后的诗歌。 叙曰:梁昭明太子撰《文选》 ,后相效著述者十余家,成自称尽善。高 听之士,或未全许。且大同至于天宝,把笔者近千人,除势要及贿赂者,中间灼然可尚者,五分无二,岂得逢诗辑纂,往往盈帙?盖身后立节,当无诡随,其应诠拣不精,玉石相 混,致令众品销铄, 为知音所痛。 夫文有神来、 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编纪者能审鉴诸体, 委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论其取舍。至如曹、刘诗多直语,少切对, 或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驾终存。然挈瓶庸受之流,责古人不辨宫商徵羽,词句质素,耻相师范。于是攻异端,妄穿凿,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贵轻艳。虽满箧笥,将何用之?自萧氏以还,尤增矫饰。武德初,微波尚 在。贞观末, 标格渐高。 景云中, 颇通远调。 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 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不揆,窃尝好事,愿删略群才,赞圣朝之美。爰因退迹,得遂宿心。粤若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此集便以《河岳英灵》为号。诗二百三十四首,分为上下卷。起甲寅,终癸巳。伦次于序,品藻各冠篇额。如名不副实,才不合道, 纵权压梁、窦,终无取焉。 《序》中说: “开元十五年 以后,声律风骨始备矣。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 海内词人,翕然尊古,有周风雅,再阐今日。” 在这段 话里,接触到了几个问题,一是盛唐诗歌的声律风骨是从开 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起成熟的。这时盛唐时代的主要 诗人李白、 王维都已二十七岁, 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崔颢等也届壮年, 在诗坛崭露头角。 他们的出现, 以新气派、 新诗风,使唐诗展现了新的气象。 其次,殷把盛唐之音 的形成原因归之于玄宗的爱好与影响。这自然有些把问题简单化了。一代诗风的形成,绝不会仅仅决定于帝王的好恶,而是经过长期酝酿、探讨以及创作实践的结果,它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帝王的艺术倾向及其由此产生的号召与提倡,对 艺术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也是不可低估的。 玄宗即位之初,确如殷所说,“恶华好朴,去伪从真”,并从政令上对华丽的 文风施加了批评和限制。 在所下诏令中曾说: “我国家效古质,断浮艳,礼乐诗书,是宏文德。绮丽珠翠,深革弊风。必使 情见于词,不用言浮于行。”( 《玄宗禁策判不切事宜诏》 )。 又因为“进士以声韵为学,多昧古今”,敕令改变考试内容 (《玄宗条制考试明经进士》 )。这些诏令既然事关士大夫的科举前 程,自然对革除浮艳诗风产生了相当的作用。 此外, 在这段序文里,殷还把“风骨”视作盛唐之音的基本特征。不言而喻,这也是《河岳英灵集》选诗的重要标准。但是只简单举出“风骨”二字;毕竟太笼统了,他深恐未来读者对此发 生误会,因而在《集论》中又作了一番具体的阐述: “今 所集,颇异诸家:既闲新声,复

文档评论(0)

明天会更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