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02第二章 发酵智菌种选育.ppt

  1. 1、本文档共1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酵工程02第二章 发酵菌种选育;带图象分析系统的微生物菌种 显微观察装置 ;第一节 菌种的分离简介 ;二、分离思路 ;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养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括形态、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pH值、提取工艺等。;菌种筛选主要步骤;原种斜面 ↓确定发酵培养基础条件 筛选 ↓ 初筛(1株1瓶) ↓ 复筛(1株3~5瓶) ↓结合初步工艺条件摸索 再复筛(1株3~5瓶) ↓ 3~5株 ↓ 单株纯种分离 ↓ 生产性能试验 ↓→毒性试验 菌种鉴定; (一)采样;;2、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 3、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铲子除去表土,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约10g,盛入清洁的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以备查考。为了使土样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尽少变化,宜将样品逐步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二)增殖培养;(三)培养分离;1.稀释平皿分离法;1.稀释平皿分离法;2.平皿划线分离法 a. 连续划线分离法 b. 分区划线分离法;(四)筛 选;(五)毒性试验;第二节 培养分离;一、成功的分离培养方法;三、将生态学方法用于培养分离的一般思路要点; 5.列出生物系统中有用的自然底物,如森林土壤中的几丁质、葡萄表皮的果胶; 6.根据上述1-5项中所获得的数据,设计分离方法,即选择适宜的稀释液、底物、试样、天然浸出汁和培养条件; 7.用标准方法作对照来评价生态学分离方法; 8.根据待检材料的生态参数需要,修改已知的方法; 9.运用特定的富集方法,富集那些可能具有筛选意义的微生物类群。;四、自然界中细菌的分离; (一)采样和采集方法;采样的注意事项;;(二)生态学参数及培养基 的组成原则;3???所有分离培养基中都应含有抗真菌剂(如放线菌酮和制霉素),掺加浓度一般为50μg/m1, 以抑制真菌的生长。 4、琼脂平板在使用前应置于37℃培养箱中孵育l、2天。 5、培养基的生物物理学参数,如pH及盐分也应调节到与试样的生态系统参数值相近。 ;二、分离;;五、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基的组成原则;放线菌的分离;次代培养及纯化;放线菌菌落形态;六、真菌分离;4、选择性富集: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样本中一种或一群微生物数量上的增加而利于分离的一种技术。 富集可以是种水平的,如通过营养要求的改变来富集分离镰刀菌;也可以是组成群水平的,如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可选择性富集所有能降解纤维素的纤维素裂解微生物。 5、在分离培养基中加入一定的抗生素即可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及菌落形成。;真菌的分离方法;七、生产选种;第四节 工业菌种的育种方针;工业菌种育种的方法;育种过程;选择育种方法时综合考虑的因素;工业菌种改良方法;; 提高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 改进菌种的生长效率;第四节 诱变育种;诱变; 一、诱变剂和诱变处理;;化学诱变剂: 化学因子如碱基类似物、5—氟尿嘧啶、烷化剂等。 化学诱变剂中使用最多、最有效的是烷化剂。 使用化学诱变剂的优缺点: 1、大多数情况下,就突变数量而言,要比电离辐射更有效。;;诱变剂的选择;;二、诱变育种步骤;(一)出发菌株的选择; 5.要尽量选择单倍体细胞、单核或核少的多细胞体来作出发诱变细胞,这是由于变异性状大部分是隐性的,特别是高产基因。 6.根据采用的诱变剂或根据细胞生理状态或诱变谱选择诱变剂,因为同一诱变剂的重复处理会使细胞产生抗性,使诱变效果下降。有的诱变剂是作用于营养细胞,就要选对数期的细胞:有的作用于休止期,就可选用孢子。 ; (二)处理菌悬液的制备;(三)诱变处理; (四)中间培养;;(五)分离和筛选;;紫外线的诱变育种; 被照射的菌悬液细胞数,细菌为106个/ml左右,霉菌孢子和酵母细胞为106~107个 /ml。由于紫外线穿透力不强,要求照射液不要太深,约0.5~1.0cm厚,同时要用电磁搅拌器或手工进行搅拌,使照射均匀。 由于紫外线照射后有光复活效应,所以照射时和照射后的处理应在红灯下进行。; (二)操作步骤 1.将细菌培养液以3000r/min离心5min,倾去上清液,将菌体打散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再离心洗涤。 2.将菌悬液放入一已灭菌的,装有玻璃珠的三角瓶内用手摇动,以打散菌体。将菌液倒入有定性滤纸的漏斗内过滤,单细胞滤液装入

文档评论(0)

134****92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