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3 琥珀》教学反思 琥珀》教学反思 《琥珀》一课刚刚讲过 ,现将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 :一 ,教学设计的不 同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求知心切 ,积极性高 ,能引起 学生的思考兴趣 ,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 ,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 识,又降低了坡度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 电教手段的运用 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 ,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 ,通过幻灯投影 ,使学生初步感 知,继而默读全文 ,给予材料的复现 ,加深感性认识 ,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 样的课教学设计 ,即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 ,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 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 创设情境活动 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 ,加强语文信息刺激 ,使学生眼 ,耳 ,口 ,手协调 识记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 ,提高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培养了学生 的逻辑思维能力 ,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 ,爱科学 ,学科学 ,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 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 ,真对学生朗读基础差的情况 ,应多指导 ,范读 , 就一个自段的朗读到位 ,不应茫目的多读 ,其效果不佳 . 《琥珀》的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 20 课《琥珀》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 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这课 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采 用了激情 入境自学点拨的方法。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一、激情,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可前 ,我让学生观看多种多样的琥珀图片及实物 ,介绍它们的价值 , 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 二、入境,从感性正认识 “琥珀 ” 1、出示教学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对自己产生的问题进行提问。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 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点拨,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 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 “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这说明苍蝇和 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 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① 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 事物还是联想? ②“高大的松树 ”、“太阳照得火热 ”、“松脂的香味 ”与琥珀的形 成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第 4—8自然段,思考: ① 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 物还是联想? ② 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 象出来的? 3、默读第 10—11 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 “几十年”、“几百年 ”、 “几千年 ”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读第 13 自然段,思考: “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与琥珀的发现 有什么关系? 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 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琥珀》教学反思 因新洲中心教委本学期举办了 “人人献课”这项教学活动。 4月12日,我上 的是六年级《琥珀》这一课,现将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 一、教学设计的不同 《琥珀》第二节 (讲读课)采用了“篇末入手 ”的变序教学法,这种方法可以营 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 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 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情境活动 精心设计了几张关于琥珀的图片,创造情境,是为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 象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 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真对学生朗读的情况,应多指导范读、引 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就一个自段的朗读到位,不应一带 而过,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读得有情感,有滋味。

文档评论(0)

dingfulaow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