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第四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ppt

基础生态学:第四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内分泌调节 对于兽类动物,Christian认为,当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经受的社群压力增加,加强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影响了脑垂体和肾上腺的功能,使促生殖激素分泌减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导致个体代谢和生长发生障碍,降低对外界疾病和不利环境的抵抗能力。 克里斯琴(Christian)学说 社群压力→下丘脑 →脑下垂体前叶 生长激素减少 →生长代谢障碍→低血糖、休克/抗体减少→ 对疾病及外界刺激抵抗力降低 →死亡率增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皮质激素增多→抗体减少→ 对疾病及外界刺激抵抗力降低 →死亡率增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 生殖器官和血细胞障碍→出生率下降 促性激素减少 →性激素减少/ 生殖细胞成熟减少 →出生率下降 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 1、集合种群的定义:   一个大的兴旺的种群因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或其他干扰而破碎成许多孤立的小种群时,这些小种群的联合体或总体就称为集合种群或联种群. 2、集合种群和一般种群的比较   一般种群 集合种群 研究目 预测种群达平衡时 是否走向灭绝, 或还能 的不同 的密度,即种群大小 维持生存多长时间 区域不 一定(某)空间 着眼于较大区域,包 同 括很多小斑块. 不关 心小种群. 旅鼠的4年周期 美洲兔、加拿大山猫:9—10年周期 (五)种群暴发或大发生 大发生:种群出现骤然的数量猛增。 具不规则或周期性波动的生物都可能出现种群大发生。最闻名的大发生见于害虫和害鼠。例如蝗灾。 赤潮:指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如腰鞭毛虫、裸甲藻、梭角藻、夜光藻等)暴发性增殖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主要发生在近海,又称红潮。 主要成因:有机污染,氮、磷等营养物过多形成富营养化。 危害:①藻类死体被微生物分解,消耗尽水中溶氧,鱼贝等窒息而死;②有些赤潮生物产生毒素,杀害鱼贝,甚至离海岸64千米的人。 (六)种群平衡 种群平衡 :种群较长期地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 大型有蹄类、食肉类、蝙蝠,多数一年只产一仔,寿命长,种群数量一般是很稳定的。 种群的平衡和稳定性:每次数量下降以后,都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各个种群一般均有一平均密度或平衡水平;种群的周期性也可看作是一种稳定性。 (七)种群的衰落和灭亡 种群衰落: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或在人类过度捕猎、或栖息地被破坏的情况下,其种群数量会出现持久性下降,甚至灭亡。 个体大、出生率低、生长慢、成熟晚的生物,最易出现(K对策者)。 种群衰落和灭亡的原因(1)人类过度捕杀;(2)破坏野生生物的栖息地,剥夺了物种生存的条件;(3)过低的数量因近亲繁殖而使种群的生育力和生活力衰退; (4)环境污染。 物种种群的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①有保护良好的栖息环境,②有足够数量的最低种群密度。 (八)生态入侵(ecological invasion) 生态入侵(生物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的过程。 欧洲的穴兔:英国引入澳大利亚 仙人掌:美洲引入澳大利亚 紫茎泽兰:墨西哥 夏威夷 澳大利亚 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现已蔓延到到广西、贵州境内。 农林上许多检疫性病虫. 1845年,爱尔兰从南美引进的马铃薯带有晚疫病,导致境内马铃薯全部枯死,饿死150万人,成为人类史上“生物入侵”造成的最大悲剧。19世纪中期,从俄国侵入北美的白松锈病,几乎毁灭了美国全部的白松;20世纪七十年代,为平息境外传入的“猪霍乱”,荷兰销毁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存栏生猪。近10年多来,生物入侵的势头并没有减弱。1986年英国爆发“疯牛病”事件,欧盟各国为防止该病入境至少耗去30亿欧元。美国康奈尔大学公布的数据表明,美国目前每年要为“生物入侵”损失1370亿美元。 我国也曾吃过“生物入侵”的苦头。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为保护黄山的松树免遭境外传入的松材线虫侵害,国家一次性就投入6190万元建立防护体系。 如今,随着交通日益发达,高山、海洋等阻隔屏障的作用正逐渐弱化。物种的全球大旅行,增强着全球生物跨国大入侵的趋势。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有害生物黑名单的马铃薯甲虫,正从欧洲持续以每年100公里的速度向东推进。我国2001年出入境总人数已达2亿,入世又使我国进入一个国际贸易和旅游发展的新时期,“生物入侵”问题无疑将日趋重要。 入侵种入侵的机制 1.生物学特征:生活周期短,繁殖力强,传播性强,生命力强 2.生态学特征: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