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18 两栖纲.ppt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静脉 与鱼类的静脉系统差别较大,肺静脉(pulmonary vein)进入左心房。由一对前大(腔)静脉(precava)、后大(腔)静脉(postcava)以及肝静脉分别汇集头部、体躯、皮肤、肾脏以及肝脏血液注入静脉窦,回右心房。有发达的肝门静脉和肾门静脉,肝门静脉与肾门静脉分别汇集消化道、尾以及后肢血液注入肝脏及肾脏。两栖类的腹静脉也收集后肢、腹壁以及膀胱血液注入肝门静脉。因而后肢血液需经过肾门静脉和肝门静脉始能回心。 * 淋巴 两栖类淋巴系统在皮下扩展成淋巴腔隙。具有二对能搏动的淋巴心以推动淋巴液回心。两栖类不具淋巴结。 两栖类由于不完全的双循环,血液中的多氧血和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因而氧气供应不充分,新陈代谢率较低,产生的热量较低,又不具备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因而属于变温动物,其体温在很大程度上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但两栖类在行为上能够部分地避开不利环境,如夏季过热时期常钻入地下进行夏眠;严寒的冬季寻找较合适地点进行蛰眠,此时其新陈代谢水平极低。 神经系统仍处于与鱼类相似的较低水平 脑的5部分分化不高,仍处于同一平面上,但神经物质开始向大脑顶部转移,即原脑皮出现。 中脑仍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 已具备发育完备的植物性神经系统。 脊髓与鱼类无显著区别,但有缩短的趋势。 肩与腰部脊神经集聚成神经丛。 八、神经系统 6、感觉器官发生较大演变 听觉:除内耳外,出现中耳。内耳结构与鱼类相似,但出现了真正感音的部位瓶状囊。 视觉:角膜凸出,晶体稍扁平,晶体距角膜较远,适于远视。具有泪腺,下眼睑可活动,以湿润眼球。 嗅觉:出现陆生四足类的两个特化特征:内鼻孔(嗅觉及空气进出通道)和犁鼻器(鼻腔腹内侧一对盲囊,能感知进入口腔的空气中的化学性质)。 侧线:水栖类型、蝌蚪以及少数无尾类具有侧线器官。 眼: 结构:角膜凸出,晶体近似球型而稍凸出,二者间距离大于鱼类,视物可以更远,以远视为主; 调节:以晶体牵引肌调节晶体与角膜的距离和改变晶体弧度,调整焦距; 陆生特点:具可动眼睑、瞬膜、泪腺及哈氏腺; 1、视觉器官: 具有与陆栖相适应的特点。 九、感觉器官 鱼类和两栖类视觉器官比较 耳:比鱼类具有很大的进步. 除内耳外,出现中耳。内耳结构与鱼类相似,但出现了真正感音的部位瓶状囊。 A、有中耳(与鲨鱼的喷水孔同源) 中耳的结构有鼓室、鼓膜、耳柱骨、卵圆窗 B、内耳与鱼类相似,但已有瓶状囊 2、听觉器官 3、嗅觉 出现陆生四足类的两个特化特征:内鼻孔(嗅觉及空气进出通道)和犁鼻器(鼻腔腹内侧一对盲囊,能感知进入口腔的空气中的化学性质)。 鼻腔具嗅觉和呼吸双重功能 4、侧线器官:水生种类和蝌蚪具有。 两栖纲的分类 (一)无足目(Apoda):无四肢,眼退化。具退化的骨质鳞隐于真皮内,双凹型椎体。 (二)有尾目(Urodela):具尾且长。 (三)无尾目(Anura):成体无尾。 两栖纲的起源和演化 古生代泥盆纪末期,气候炎热潮湿,羊齿、木贼类等植物沿着河岸繁茂生长。大量枝叶落入水中并在水中腐烂的结果,消耗了水中大量氧气,同时某些水域因植物枝叶落入过多而逐渐变浅,最后枯干。缺氧与缺水使大批鱼类死亡。具有原始肺结构的古总鳍鱼类,因具内鼻孔,可将鼻露出水面呼吸空气中的氧,又可靠叶状偶鳍,从干涸的水域慢慢爬到另一水域,因而得以生存下来,并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偶鳍变成了附肢,鳃让位于肺,终于逐渐演化为最早的两栖动物。 最早的两栖类化石发现于北美格林兰的泥盆纪晚期地层中,叫鱼石螈。 两栖类的经济意义 1、两栖类是消灭农林害虫的能手。利用蛙类防治害虫,“保蛙、养蛙、治虫”是省工、省钱,没有农药污染的最佳办法,是保证农业增产节约的有效措施。 2、不少两栖类的肉可供食用,且被列为上品。如大鲵肉鲜嫩味美,棘皮蛙、牛蛙、虎纹蛙等大型蛙类已广泛被人工饲养,作为肉食之补充来源。 3、可供药用:如蟾蜍耳后腺的分泌物可加工成蟾酥,用以配制六神龙、喉症丸等著名中药。 4、蛙类还是进行生物学和医学科学实验及教学的良好实验材料,如在医学临床上常用雄蛙或蟾蜍诊断妊娠等 小结: 从形态结构和繁殖发育可以看到两栖类虽然已成功登陆,但还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肺的结构和功能还原始,不能完全担负起呼吸功能,需要皮肤帮助呼吸。 皮肤裸露,没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卵在水中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完成胚胎发育,幼体蝌蚪要在水中生活,整个繁殖过程都离不开水。 综上所述,两栖类的脊椎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中间类型。 作业 扫描QR Code,下载里面三篇文献。选择其中任一篇,翻译里面超过300字的段落或写一段超过300字的对该篇文章的理解。 作业于2018年5月18日前发送至:hdec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