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 科 教 案 章节 第二章第 4 节 课时数 2 主备人 课题 平面向量的数量级 第几课时 1 讲课时间 45 分钟 观察分析、 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教具 三角板、投影仪类比归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物理中“功”等实例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和物理意义 (2)体会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3)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 (4)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物理中“功”等实例引出向量数量积的概念 (2)运用几何直观引导学生理解定义的实质 (3)进一步结合具体例题,加强对数量积性质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本课采用探究性学习,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 的能力,有助于发展我们的创新意识。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熟知了实数的运算体系,掌握了向量的概念及线 性运算,具备了功等物理知识,相对于线性运算而言,数量积的结果发生了本 学情分析 质的变化,两个有形有数的向量经过数量积运算后,形却消失了,学生对这一点是很难接受的,因而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在于数量积的概念。 教学重点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及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内含学法指导内容)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 课 1、 向量的概念及加减、数乘运算。 教师提问 2、 向量的夹角的定义。 出示投影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a和b ,作 OA和 a , OB和b , 强调:求向 量的夹 角,应保证两个向量 则∠ AOB=θ( 0 180 )叫做向量 a和 b 有公共起点 ,若没 有,须平移 的夹角 提问学生 当 0 时 a和b 同向; 引导学生观 察并发 现F ,S为向量, W 当 90 时 a和b 垂直,记为 a b ; 为标量, 为夹角 当 180 时 a和b 反向 从力所做的功出发, 我们引入“数量积” 一、 情境引入 的概念 我们学习过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在力 F 思考 1:向量的数量 积与向量加 减法及  学生回答 学生 回忆 功的 概念 及计 算公 式 学生回答 学生 回忆 夹 角 定 义, 得出 结论 学生分析 OB = b cos 从 的作用下产生位移 S (如图) 则力 F 所做的功 W可用下式计算 W=F S cos ,其中 是 F与S的夹角 三、讲授新课 (一)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a和b ,它们的 夹角为 ,我们把数量 a b cos 叫做 a与b 的 数 量 积 ( 或 内 积 ), 记 做 a b , 即 a b = a b cos 。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 0,即 0 a 0 。 注:① a b 中间的“ ”不可省略,也不可 用“×”代替; ②数量积的结果是一个数量, 而不是向 量。 θ为锐角时, a b ﹥0; θ为直角时, a b =0,反之亦成立; θ为钝角时, a b ﹤0. 分析定义: 投影的概念: b cos 叫做向量 a在 b 上面的投影。 b 的几何意义: a b 等于 a 与 b 在 a 方向上的投影 b cos 的乘积。 (二)、例题讲解 例 1:已知 a =5, b =4, a与b 的夹角 θ=135 ,求 a b 。 解: a b = a b cos =5×4×cos135  数乘运算的 区别是 什么? 向量 b 的 思考 2:既然向量的 终点 往 a 数量积是一个数量, 那么它的正 负由谁 做垂线。 决定呢? 学生回答 定义中的 b cos 学生板书 学生 思考 那一部分长 度?如 并尝试 果没有该如何作出, 学生板书 思考:a在 b 方向上的 学生 分三 组讨论 投影该如何作出 一组(1)、 教师提问 (2) 教师引导提示, 夹角 二组( 3) 须起点相同 ,若不 三组( 4) 同,须平移 派代 表回 公式的运用 及 θ 的 答 范围 学生 二次 教师巡视并 给予指 回忆 ,有 导 学生 说, 教师板书 老师板书 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 分析 a 、 a b 如何求 回答不等 学生 板书 带领学生简单口述, (1) 验证( 1),(2) 学生板书 第( 3)个学生感兴 集体回答 趣自己证明。 学生板书 思 考 : 学生思考 a b c ? a b c 学生回答 两名 学生 教师提问 板书 提醒学生不 可落掉 学生思考 “· ” 学生 集体 口头叙述证明( 2) 回答 教师提问 学生 集体 教师巡视,指出不规 回答 范之处。 教师提问 教师巡视 教师提问 引导学生回 忆探究 过的性质,并进一步 做答。 教师提示 2 )=-10 2 教师板书 =5×4×( 教师引导回忆 2 变式一:已知等边三角形 A

文档评论(0)

150****20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