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统一国家的举措.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康熙皇帝统一国家的举措 一、铲除鳌拜,集中帝权。  康熙即位之时,清朝处于虽然建立,但国家正百废待兴的局面。而康熙虽然当了皇帝,但因为年幼,国家大事的决断基本掌握在四位辅政大臣手中。这四位辅政大臣,索尼居首位,总掌启奏批红等大权,但年老力衰。排在第二位的苏克萨哈富有才干,但与鳌拜不和。其后的遏必隆则为人圆滑,不与人争锋。对权力最有野心的是鳌拜。此时兵部左侍郎密助年幼的圣祖康熙主政于朝,逮捕鳌拜;力赞提督施琅请设官镇守议,出师于台。庚戌以协助圣祖统兵征剿获胜、平定‘三藩’克振军威有功,九年八月遂赞襄机务协助国朝举贤才振纲目、定国是正人心,劳绩茂著,深受圣祖玄烨倚重。为了在索尼退下之后掌控朝政,鳌拜一方面拉拢遏必隆,一方面借圈地事件打击苏克萨哈。在处理朝政时,鳌拜十分专横,根本不将康熙帝放在眼中。康熙以退为进,在祖母的支持和帮助下,一方面避免与发生正面冲突,一方面韬光养晦,专心学习治世本领,并寻找适当时机剪除鳌拜。1667年6月,索尼去世。十二岁的康熙决心废除四大臣辅政体制,实行亲政。7月,实行亲政大典。不过,康熙虽然亲政,但原有辅政体制却未能发生变化。为了使康熙能够及早亲政,并迫使遏必隆和鳌拜也交出权力,苏克萨哈在康熙亲政第六天上书请求退隐。在康熙尚未做出反应之际,鳌拜罗织了24条罪状陷害苏克萨哈,并强迫康熙将其处死。清除了苏克萨哈后,鳌拜更加肆无忌惮,朝廷所有政事,均由其决断;对于康熙帝的有些诏令,他也敢公开抗旨。这些使康熙意识到该是剪除鳌拜的时候了。康熙考虑到鳌拜亲信党羽遍布朝野,所以决定设计将其铲除。康熙一方面在表面上麻痹鳌拜,一方面选择一群身强力壮的少年练习扑击之术。1669年5月,康熙决定采取行动。他首先将鳌拜的党羽以各种名义派出,削弱鳌拜的势力,然后派人将鳌拜召入宫中擒获。鳌拜的党羽在此之后也被一一擒拿。他下诏说:“鳌拜愚悖无知,诚合夷族。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战功,贷其死,籍贯没拘禁。” 也就是说,鳌拜因立过许多战功,所以免于一死而终身监禁。对于其党羽也给予了不同的处罚。同时恢复了苏克萨哈的职位。这种措施稳定了满清的朝局。康熙剪除鳌拜后,废除了辅政体制,收回了朱批大权。自此才真正开始了亲政。 二、加强皇权,制度完善。   明朝朱元璋时废丞相制度,加强了皇权;但皇帝工作压力也变大,后来又设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朝政,明朝后期皇帝大多怠政,内阁权力膨胀,俨然又成宰相,清承明制,仍不设宰相,康熙帝勤于政务,每天举行“御门听政”,内阁权力受到限制,康熙又设南书房取代原来的议政王会议,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他表示“天下大权当统于一”(《清圣祖实录》卷275,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辛未),“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清圣祖实录》卷284,康熙五十八年四月辛亥)。为此,他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限制满洲贵族的权力,如剥夺各旗王公干预旗务的权力,破除“军功勋旧诸王”统兵征伐的传统,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政治影响等。另一方面,康熙将用人之权、奖惩之权亲自控制,不许大臣干预;并设立密奏制度,以广泛体察下情。这种统治方式为被雍正、乾隆二帝继承和发展,并为清朝其他皇帝沿用。    康熙帝在加强皇权的同时,也着手完善满清官僚政治制度。有两个现象值得特别注意:一是康熙九年八月将内三院改为内阁,从此内阁作为满清法定中央政府、作为官僚政治的重要象征,其地位稳定下来并一直存在到清末;二是康熙二十三年开始纂修《大清会典》。这是清代第一部重要的政典。《大清会典》于康熙二十九年完成,共162卷。从此,清朝官僚政治的运行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初步实现了政治运作的规范化。 三、经济发展,百姓富足。   康熙认为“家给人足,而后世济”,在继续采取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的同时,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体现了他仁爱的一面。其一,是废止“圈田令”,即废止满清贵族圈近京州县田地的特权,将土地让与百姓耕种;康熙在诏书上说:“自后圈占民间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已圈者,悉令给还民间”,其二,延长垦荒的免税时间。清初规定垦荒三年内免税,以后改为六年;康熙十二年重申新垦荒田十年后征税。这一政策刺激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使耕地面积迅速增加。其三,实行更名地政策。对于农民耕种的原先属于明朝宗室的土地,康熙下诏农民可以不必支付田价,照常耕种。“原种之人,令其耕种”,永为世业,号为“更名田”。这些农民成为自耕农。这一政策将直隶、山东、山西、湖广、陕西、甘肃等地废藩田改为民地,自耕农大量出现。其四,改革赋役制度。1646年(顺治三年),清廷以明万历时旧籍为准,着手编纂《赋役全书》,到1657年(顺治十四年)完成。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至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删除全书上的田赋尾数,重新编成《简明赋役全书》。为了防止地方官吏的私征

文档评论(0)

lisufang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