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初三文言文复习总结计划.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测试题 一、按要求填写课文内容 1、 ,  。  ,  桑麻。 2、一水护田将绿绕, 。 3、山重水复疑无路, 。 4、几处早莺争暖树, 。 ,浅草才能没马蹄。 5、旧时茅店社林边, 。 6、《〈论语〉六则》中孔子论述学与思之间关系的语句是: “ , 。” 7、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借助想象描写雨后景色的诗句是: “ , 。” 8、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 9、《木兰诗》中描写北方战场艰苦环境的句子是: , 。 10、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以春景来烘托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 情的诗句是 , 。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 12、而或 , , , ,渔歌互 答,此乐何极! 1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 ,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4、“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5、这正如地上的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16、会当凌绝顶, 17、三人行,  。 。 18、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 过:‘ , !’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 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连。” 19、学习,要会学、巧学,但也要刻苦、勤学,正如 (人名)说 的:“ 。” 20、 ,惟见长江天际流。 21、《扁鹊见蔡桓公》中表现对朋友真挚感情的语句是:“ ”。 2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题的一句是 23、孤山寺北贾亭西, 。  。 ,谁 家新燕啄春泥。 24、《〈论语〉六则》中告诫学生学无止境、教师要耐心指导的句子 是 , 。 25、气蒸云梦泽, 。 26、明月别枝惊鹊, 。 27、初中所学诗文中,你最喜欢的写“雨”的名句是 (作者) 的 。 28、《春》一文结尾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春天“美” 的特点的句子是 , , , 。 29、《荔枝蜜》一文中,最能体现蜜蜂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30、山不在高,  , 。 。水不在深,  。 31、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32、初中阶段学过的古诗中写到“莺”的两句诗是 ; 。 33、《狼》一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34、朱自清散文《春》中描写春雨的句子“像牛毛,像花针,像细 丝,密密地斜织着”与杜甫《春夜喜雨》中的 , 这两句诗意境相似。 35、《送元二使安西》中描写送别环境的句子 是 , 。 36、兴尽晚回舟, 37、  。 ,寒光照铁衣。 38、古诗词中有很多抒写离别之情的名句,请你写出一句: 。 39、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被人们广泛引用,说明新 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 , 。 40、我国古今诗文中有许多关于“惜时”的名句,请你写出其中的两句。 a b 二、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五个表示“哭”和“笑”的词语。 2、写出两个含“山”或“水”的成语。 三、古诗阅读 (一) 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答题。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 别样红。 1、这首诗在结构、顺序上与一般的绝句不同,它是先 ,后 。 2、诗中描写了六月西湖在 这个特定时间里 满湖之荷红叶碧辉映的奇异之景。 (二) 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 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 见。 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三)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解释加点字。 乃: 2、诗的首联以“好”盛赞春雨,第二联从 角度写 其好,第三联从 角度写其好,尾联写想象中的雨后 美景。 3、读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句诗,能使你想起其他课文中哪几句话?请你写在下边。 答: (四) 读下面一首唐诗,说说诗人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思想?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 (五)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 。 2、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 。全诗抒发了强烈的  。 四、文言散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一) 1~4 题。 《论语》六则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文档评论(0)

zdq673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