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docx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7 级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 ■ 前言 1、实习简介 2009年至 2010 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周,我们港航专业全体学生参加了港口航 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 9 月 13 日在学校里进行了对黄河概貌及其治理 工程的了解和学习后, 14日到 15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去了三门峡和郑 州花园口河段参观学习。 2、黄河及其治理工程概要 ?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 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 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 5464 km,多年平均径流量约580亿m3,流域总面 积79.5万km2。它是由许多个湖盆水系演变而成的,较大的湖泊有 3个:扎陵 湖、鄂陵湖和东平湖,库容共188亿m3。 ? 历史上黄河两岸以水灾严重而著称。 集中表现为频繁的洪水决口泛滥和河流 改道。据历史文献记载, 自周定王五年 (公元前 602 年)至 1938 年的 2540 年中, 黄河在下游决口的年份达 543年,有的一年中决溢多次, 总计决溢达 1590多次, “三年两决口” , “百年一改道”。最北的经海河至天津入海,最南的夺淮河入 长江。水灾波及黄淮海平原冀、鲁、豫、皖、苏五省约 25万km2黄河流域流 域内风力侵蚀严重的土地面积约11.7万km2,水力侵蚀面积约33.7万km2,水 土流失面积共45.4万km2。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年最大来沙量39 亿吨,成为世界上泥沙最多的河流。 其中每年大约有 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 致 使河道年均抬高约 10cm, 形成了著名的:“二级悬河”。 ? 黄河的旱涝水性给黄河流域生活的百姓带来很大的不便和损害, 自古以来黄 河的水患治理问题就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同时人们生活劳作又离不开黄河这条生 命的源泉。 经过无数代人的努力和探索, 中国人民已经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 的治河思想和治河体系。黄河上已建、在建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12座,分别为 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大峡、青铜峡、三盛公、万家寨、 天桥、三门峡、小浪底工程,共计利用水头799m,库容638亿m3,有效库容356 亿m3,总装机容量为1090万kW,年平均发电量可达335亿kW?h。它们起着治 河减灾造福百姓的巨大作用。 ? 接下来就对我们认识实习的三个地区的水利工程:三门峡、花园口、小浪底 进行详细一些的介绍。 第一章 三门峡 1 、河道 整体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在三门峡水库一段为一钝角逆向转角,河道突然 由宽变窄,且变窄处两岸岩石性质也发生突变,从岩石颜色和层理上可以看出。 其河谷宽不及400m河道狭窄,峭壁对峙,惊涛裂岸,浊浪排空,终年雷声回 荡,河中石岛屹立,自由而左为鬼门岛、神门岛、人门岛,三岛将黄河分为三股 激流,形成“三门”,素有“三门天险”之称。河床泥沙淤积严重。 2、水利枢纽大坝 枢纽工程于1957年4月开工,1961年4月基本建成投入运用。后来因为泥 沙淤积和洪水等问题先后于1965年1月和1969年8月经过两次改建。控制流域 面积68.8万km2,占黄河总流域面积的91.5%;控制黄河来水量的89%来沙量 的98%是新中国在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汛为主,兼顾防凌、灌溉、供 水、发电等任务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枢纽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重力坝、斜丁坝、表孔、底空、泄洪排沙钢管、电 站厂房等。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全长 713.2m,最大坝高106 m,坝顶高程353 m,水库总库容162亿m3。三门峡水电站现有装机 40万kW,年发电能力可达 14亿kW-ho水利枢纽现有12底孔、12深孔、两条隧道、1个泄流排沙钢管,共 27孔洞。枢纽泄洪能力305米高程下为5455 m3 / s ,315米高程下9701 m3/s, 335米高程下为14350 m3/s。它的水利枢纽泄流设施布置图为: 3、调水调沙 即使在三门峡水库两次增建泄洪排沙措施后的 1971年和1977年,也发生比 较严重的倒灌淤积。由于近年黄河及渭河中上游大量调蓄和用水的影响, 来水减 少,河道萎缩,潼关河床继续淤高,现已到海拔 328米,渭河淤积也继续发展, 淤积末端离河口已超过200公里。为抵御河床严重淤积而抬高的洪水位,在渭河、 北洛河及南山诸支流,不得不修建堤防,并已两次加高。但标准较低,防汛困难, 并且堤外涝水无法自排入渭河,加重了洪涝灾害,威胁堤外 170万人和滩区10 万水库返迁移民的安全和生产、生活。而造成这些祸害的关键就是泥沙过多。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国的水利专家们独创了“调水调沙”这种冲洗黄河泥 沙的模式,也就是通过人工调节,在充分考虑黄河中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前提下, 利用水库调节水量和含沙量,调整天然水沙过程,使之形成便于输沙入海的水沙 比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