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级gps控制网有关技术要求.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级GPS空制网有关技术要求 作者: 日期: 附录E E级GPS空制网有关技术要求(参考) 一、 控制网执行的技术标准 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2、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 准; 3、 技术设计书。 二、 使用仪器 测量采用的GPS接收机型号及其标称精度。 三、 布网方案 1、布网要求 GPS网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c按下式计算: -_、、a (b d)2 式中a (mm)为固定误差;b (ppm)为比例误差系数;d (km)为相邻点间的距 离。GPS-E级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 的1/2?1/3 ;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 表1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级别 平均距离(km) a(mm) _6 b(1 X 10 )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E级 0.2 ?5 10 20 1/45000 注: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 20mm 2、布网原则与网形设计 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进行设计。 GPS网的点与点间不 要求每点通视,但考虑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 每点应有1?2个通视方向。 在布网设计中应顾及原有测绘成果资料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沿 用,对凡符合GPS-E级网布点要求的旧有控制点,应充分利用其标石。 GPS网应由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线路构成。 E级GPS 网中每个闭合环或附合线路中的边数应符合表 2的规定。 非同步观测的GPS基线向量边,应按所设计的网图选定,也可按软件功能自 动挑选独立基线构成环路 表2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的规定 级别 E 级 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条) 10 (4) 为求定GPS点在54北京坐标系中的坐标,应与当地 54北京坐标系中 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总点数不得少于 3个。 (5) 为了求得GPS网点正常高,应进行水准测量的高程联测,高程联测采 用等级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的 GPS-E级控制点且应均匀分布于网中。 四、选点与标石埋设 1选点 在了解任务、目的、要求和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最 后进行选点。选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 联测; (2) 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 (3) 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视场内周围障碍物的 高度角一般应小于15°; (4) 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 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 50m,以避免周围磁场对卫星信 号的干扰; (5) 点位附近不应有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以减少多路径 效应的影响; (6) 交通应便于作业,以提高作业效率; (7) 应充分利用符合上述要求原有的控制点及其标石,但利用旧点时应检 查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符合要求方可利用; (8) 选好点后应按合理的方法给 GPS点编号。 此外,有时还需考虑测区内的通讯设施、 电力供应等情况,以便于各点之间 的联络和设备用电或充电。 综上所述,结合测区的实际情况, GPS控制点宜布设在较高的永久性建筑 物、山顶及其它符合要求的地方,或已成型的较宽的城市主干道、路口或其它较 开阔而又稳固的建(构)筑物上。 2、标石埋设 E级GPS点的标石及标志规格参见附录 D,标石的中心标志用铜材料制 作,标志中心应刻有清晰、精细的十字丝; 地面E级GPS点标石可用混凝土预先制作,然后运往各点埋设,埋设 时坑底填以沙石,捣固夯实或浇灌混凝土底层,楼顶E级GPS点标石应现场浇灌, 浇灌前应将楼面磨出新层、打毛,钉上 3?4颗钢钉,再套模浇灌; 埋石结束后应填写GPS点之记; 待标石埋设稳定,没有下沉,或现场浇灌的标石凝固后2?3天方可观 测。 五、作业要求 1、基本技术要求 为保证GPS测量精度,采用载波相位静态相对定位作业模式, E级GPS测量 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3的规定。 表3 E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级 别 卫星截止高 度角(° ) 有效观 测卫星 数 平均重复 设站数 时段长度 (mi n) 数据采样 间隔(s) PDOP 值 E级 15 4 1.6 40 15 V 10 注:1、观测时段长度应视点位周围障碍物情况、基线长短而作调整, 2、可不观测气象要素,但应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状况。 2、GPS卫星预报和观测调度计划 保证GPS乍业观测工作顺利进行,保障观测成果达到预定的精度,提 高作业工效,在进行GPS外业观测之前,应事先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预 报表应包括可见卫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