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窦桂梅:呼唤教育的工匠精神3篇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是XX为大家带来的窦桂梅:呼唤教育的工匠精神,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窦桂梅:呼唤教育的工匠精神一篇
?
新一代的教师是不是太聪明了?他们思考的常常是工作如何能走捷径,如何花费更少的时间精力,取得显著的成果。但如果要求他坐下来,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深入研究,比如手写教案、做课堂札记……恐怕他就吃不消、不耐烦了。如今,拈轻怕重,不能从小处、细处着手似乎成了很多年轻人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抑或是难以逾越的瓶颈。对于清华附小而言,招聘和教师教育一直是学校常态。近年来,我们招聘的老师有些是师范本科毕业,研究生学历的也不少,各方面能力比我们当年强多了,我很是欣赏。然而交流中,甚至实习的过程中,我总有隐约的担心,新一代的教师是不是太聪明了?他们思考的常常是工作如何能走捷径,如何花费更少的时间精力,取得显著的成果。但如果要求他坐下来,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深入研究,比如手写教案、做课堂札记……恐怕他就吃不消、不耐烦了。有的老师,一遇到心情不顺就撂挑子,一遇到困难就浅尝辄止。此外,一些年轻教师似乎只愿意花费精力钻研自己喜欢的内容,而非基本功,好高骛远、拈轻怕重,不能从小处、细处着手似乎成了很多年轻人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抑或是难以逾越的瓶颈。我们该如何共同面对?
曾经,我们前辈教师上课那样一丝不苟,不计得失,从一而终,奉献一生。受其影响,我从教音乐、数学转任教语文时,为了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寒暑假前我会到图书馆里,把能借阅的书籍、杂志都带回家阅读。常态课的教案一般都要写三次。一次是草案,一次是上交学校的工整的教案,最后一次是上课之前的头一两天,为了进一步熟悉学情、教情而重新整理书写的、夹在语文书中的教案———那上面密密麻麻地记下了自己的教学流程:课堂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设计了然于心,每每打开,爱不释手。
记得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我几易其稿,仅开头就设计了十几种预设。至今,我备课依然一丝不苟,不敢马虎半步。做校长的这几年里,在管理上善于闭合、关键事情较真……虽说自己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做事精益求精、追求品质的习惯已刻入我职业生涯中的每一个角色,这正是上一辈教师所教给我的工匠精神。
时代的差异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为人、为学、为师的初心,但我亲爱的青年朋友,若按斯宾塞“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一说,教育是教师一生的修业,一个民族一代又一代的盛业,而这必存在躲不掉、绕不开的求真与实干定律,方能构筑你我的教育大厦。
然而,当我试着用这样的习惯要求周边的人,特别是年轻教师时,却常常被认为不合时宜,总被认为要求过高甚至苛刻。尽管在学校的规范管理之下,老师们都在努力地工作,但精致到每一个细节不放过的劲头、基于热爱而焕发出的强大的智慧与力量,却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教师如此,我们现在的学生呢?从教30年的我,今天再面对学生的时候,可以说“老革命遇上了新问题”。曾经,我们的学生很听老师的“教诲”。他们的一双小手,可以练就“一手好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写好中国字。还可以拿起扫把从头到尾,一点一点打扫教室,摆放桌椅,直至窗明几净。但今天的学生视野开阔、兴趣广泛,面临的诱惑也很多,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同时也容易喜新厌旧,若让他静心来倾听、写字、操练,则很难达到预期。不言而喻,这对教师而言是巨大的挑战。
窦桂梅:呼唤教育的工匠精神二篇
如果说五四精神推崇的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话,那么实施的途径需要理性来落地,需要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相爱互助的、持恒而愉快的、全社会的统一体。总之一句话:呼唤工匠精神。身为教育者,我们应再次呼唤教育的工匠精神。究竟教育的工匠精神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但不管怎样,我想说:先匠气十足,再神气十足;先低头奋斗,再抬头看天。
小学课本《画鸡蛋》一文里,达·芬奇正是在一次次重复画鸡蛋的过程中成为大师;清华附小成志榜样校友余其宗,一针针缝制一双又一双特制皮鞋,享誉海内外……他们继承了古人“庖丁解牛”的技艺,创新也只是“唯手熟耳”的结果。如果新生代教师没有“工匠精神”这般对本职工作的扎根与专注,想在创新求异之路上走远,无异于痴人说梦。
无论何时,向历史的家国情怀、忠贞不贰致敬,向过去人们脚踏实地、心无旁骛的品质鞠躬。在实践中,我们努力通过学生六年“新常态的生活”,一日复一日,20XX多个日日夜夜,涵养,涵养,再涵养,渐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就“1+X课程”目标之一的“一手好汉字”来说,学校要求学生读书习字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鼻尖一寸远。针对写字的具体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