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 Fe3C聚集长大和 F 再结晶 (大于500~650℃) 温度升高, Fe3C聚集长大,F再结晶,F和Fe3C成为混合物(回火索氏体 S)。与回火屈氏体相比,它的硬度、强度较低,而塑性、韧性较高;组织中Fe3C颗粒较粗。 回火索氏体组织金相图 耐磨件 M回=α0.3%C+ε 150~250 低温回火 弹簧等 T回=F针+Fe3C粒 350~500 中温回火 调质件 S回=F多+Fe3C球 500~650 高温回火 高合金钢 P回=F多+Fe3C粒 650~A1 高温软化 三) 工艺参数 淬火 + 高温回火 = 调质处理 用途 组 织 温度(℃) 名 称 淬火 + 高温回火 = 调质处理 第五节 钢的表面热处理工艺 表面淬火 化学热处理 工艺的核心:使零件具有“表硬里韧” 的力学性能。 一.表面淬火( Surface Hardening ) 一) 定义:是一种不改变钢表层化学成 分,但改变表层组织的局部热 处理工艺。 二) 工艺特征:通过快速加热使钢的表 层奥氏体化,然后急冷,使表层 形成马氏体组织,而心部仍保 持不变。 三)表面淬火用钢: 选用中碳或中碳低合金钢。40、45、40Cr、40MnB等。 四)表面淬火加工的方法: 感应加热( 高、中、工频 )、火 焰加热、电接触加热法等。 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1)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 感应电流 --- 涡流 * 集肤效应 *淬火层深度(δ)与电流频率( f )的关系: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示意图 集肤效应示意图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指基有极短于感应电流在工件内部自成回路,分布方法上的“集肤效应”,使工件表面的时间加热。 感应电流透入零件表层的深度主要取决于电流频率(f),频率越高,电流投入零件表面的深度(δ)越浅,即渗透层越薄, 淬火层深度(δ)与电流频率( f )的关系: δ = 500 / f 1/2 (mm) 由此可见: 可以根据钢的淬透层深度来选择合适的频率,按频率高低区分感应加热淬火大致分为三类: 高频:f=100~200KHz,使用电子管式 高频设备获得( 200~300KHz ) 适用于淬透层深度=0.5~2mm的 小工件 中频:f=500~10000KHz ,使用中频发 电机(2500~8000KHz ) 使用于淬透层深度=2~10mm的工 件,一般处理大齿轮、轴等。 工频:f=50Hz,使用工频设备,使用于 淬透层深度=10~20mm的工件, 一般处理重型机械中的大型零件, 如冷扎辊等 超音频: f=20~60KHz,适用于淬透层深 度=2.5~3.5mm的有凹凸形状的 工件,如:花键等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后的组织与性能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不能改变零件的化学成分,其加热分三个区域: 1区:完全淬透区 零件的表面加热温度高于Ac1,由于加热速度极快,所以淬火表面获得非常细小的针状M组织。 2区:过渡区 加热温度在Ac3~Ac1之间,淬火后得到 M+未溶F. 3区: 心部组织 加热温度低于Ac1,没有产生相变,一 般保持原始组织。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技术条件及工艺路线 零件表面淬透层的性能,除与选用的钢材有关外,也与合理采用淬透层深度有关: 1. 增加淬透层可延长零件表明层的耐磨寿命, 但脆性也增加,故要综合考虑: A. 一般淬透层深度为半径的1/10左右时,可以达到强 度、疲劳性能和韧性的最好配合; B. 对于直径小于10~20mm的零件,可采用较深的淬 透 深度,一般为半径的1/5; C. 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