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除法的验算.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 除法的验算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 验算。 2、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明白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验算。 设计意图: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这一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对本 节课来说并不难,本节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验算的优 势,平时能自觉地运用验算方法来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真 正体会到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小老师,批作业: 783=16( ) 543=17( ) 862=43( ) 855=17( ) 655=13( ) 705=12( ) 905=16( ) 786=13( ) 573=18( ) 633=21( ) 2、反馈,揭题。 1) 展示批改作业。 2) 你们认为这次作业做得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方法。 第1页/共5页 二、教学新授。 1、刚才你们批作业时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些除法算式的 商是对还是错的?举例说明。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重点方法。 1) 重新算一遍的方法。 2) 用商与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的方法。 3) 尝试用第二种方法判断其它题。 4) 经过尝试,用商与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的方法来验算除法确实可行的,只要将商与除数相乘,如果所得的积等于被除数,那么商正确,如果不等于被除数,那么商就错误。 3、出示几组算式算一算,你发现每组上下两道题之间有什 么关系?验证除法的验算方法是否正确。 843 906 782 604 283 156 392 154 4、小结:通过这些题的计算,我们能验证除法的验算方法 是否正确。除法算式中的商与除数相乘确实等于被除数。乘 除法之间的这种关系也就是验算除法的最好方法。 (板书方 法) 5、教师示范书写除法验算的规范格式。 例如: 783=26 26 验算: 26 3783 第2页/共5页 6 7 8 8 8 三、巩固练习 1、把除法算式和验算的乘法算式用线连起来。 846=14 137 782=36 293 917=13 146 873=29 362 2、计算并验算。 987 684 805 999 3、填空。 ( ) 4=16 ( ) 5=15 ( ) 7=12 ( ) 6=14 4、把本班四个小组前三天的数学回家作业错误的题数制成 统计表,进行思想教育。 (略)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 ,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 精彩段落 ,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 ,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 ,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 ,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 ,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 ,学生收效 第3页/共5页 甚微 ,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 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 如果有目的、 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 ,或细读、默读、 跳读 ,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 ,学生便可以在读中 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 ,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 ,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 ,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 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 ,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 创造和发展。 问:面对这些错题,你现在能用什么方法解决了? 四、课堂小结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 “经学 ”“律学 ”“算学 ”和“书学 ”各科目, 其相应传授者称为 “博士 ”,这与当今 “博士 ”含义已经相去甚 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 “武事 ”或讲解 “经籍 ”者,又称 “讲师 ”。 “教授 ”和 “助教 ”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 “宗学 ”“律 学”“医学 ”“武学 ”等科目的讲授者; 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 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 ”在古代 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 “助教 ”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 “助教 ”,其身价 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 “博士 ”“讲师 ”, 还是 “教授 ”“助教 ”,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可以解决什么实际问题?题目中 第4页/共5页 有验算要求的,要写出验算竖式,没有验算要求,怎么办? 其实 ,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 ,关键是记忆有技 巧, “死记 ”之后会 “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 ,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 写作水平 ,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 ,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

文档评论(0)

150****56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