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下学期讲义.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 第一节 古代汉语判断句 一、判断句的定义 :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理解判断句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动词谓语句不是判断句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 “夫执舆者为谁? ” 2、 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句子不是判断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 “蟹六跪而二螯。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 甲、主語+謂語+也 1〉制,岩邑也。 (左传) 2〉楚,大国也。 (左传) 3〉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 桃花源记》乙、主語+者+謂語+也 〈 4〉兵者,凶器也。 (韓非子 ·存韓) 〈 5〉陳勝者,陽城人也。 (史記 ·陳涉世家) 〈 6〉南冥者,天池也。 (莊子 ·逍遥遊) 丙、主語+者+謂語 〈 7〉兵者,凶器。 (史記 ·酷吏列傳) 〈 8〉虎者,戾虫。 (戰國策 ·秦策二) 丁、主語+謂語 ( 9)荀卿,赵人。 ( 10)刘备,天下枭雄。 要注意辨别“者”的用法 ①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史记 ·陈涉世家) ②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史记 ·管晏列传) ③此五者,知胜之本也。 (孙子兵法 ·谋攻) 在判断句的主谓语之间还经常出现副词充当状语。 1 1〉是非君子之言也。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 3〉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5〉吾乃梁人也。 6〉是皆秦之罪也。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梁父即楚将项燕。 三、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1、 表示类属关系。 “滕,小国也。 ” 2、 表示等同关系。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 3、 表示比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 “ 君子之德,风;小 人之德,草。 ” 4、 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 “夫战,勇气也。 ”“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 5、 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 四、 “是”字溯源 “是 ”本是一个指示代词,基本意思是 “此 ”(这)。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定语等。 1)是社稷之臣也。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用之,是寡人之过也。 3)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 4)是岁,元和四年也。 5)韩是魏之县也。 6)此是何种也? 五 .煞句 “也”的用法 1.用在因果句的句尾。 1)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为之泣,念悲其远也。 2)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2.加强肯定语气。 3)蔓难图也。 4)客无好也。 2 ( 5)责毕收乎?来何急也? 3.表命令语气。 6)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7)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第二节 古代汉语被动句 汉语的叙述句根据主语同谓语之间的施受关系可以分成两类: 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者。“季氏将伐颛臾。 ” 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 “郤克伤于矢 ,流血及屦。”一、什么是被动句? 被动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是被动关系,即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被动者和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和施事者。 二、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 (一) 语义上表示被动的句子 —— 意念被动句 这种被动句在形式上与主动句没有区别,主语的被动性质只能从意思上去理解,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意念被动句。 思考:意念被动句的特点 ①牢曰: “子云: ‘吾不试,故艺。 ’”(《论语 ·子罕》) ②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庄子 ·胠箧》) ③(逢丑父)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 (《左传 ·成公二年》) ④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 (《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 ) (二)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式 1、 “于”字句 在及物动词后加上介词 “于 ”(或 “乎 ”),用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构 成 “及物动词 +于 +名词(施事者) ”的被动句。“文愦于事,惓于忧” “乎 ”也可以用在被动句里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 “志乎古,必遗乎今。” 介词 “于 ”除了可以用在被动句里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外,还可以介绍 动作行为的处所等。有时甚至在一些表示被动的句子里,介词 “于 ”也只是介 绍动作行为的处所,而不是引出主动者。 “吾围于陈蔡之间。 ” 3 2、 “ ”字句 在及物 前加 “ ( wéi)”引出 作行 的主 者, 构成 “ +名 (施事者) +及物 ”的被 句式。 介 “ ”后的主 者有 可以不出 , “ ”后 接着及物 , 仍然构成被 句式。 “父母宗族,皆 戮没。” “若信者,亦已 禽矣。” “ ?? 所 ??” 用介 “ ”引出 作行 的主 者, 并在 前加上 表示被 的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