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过草地 后期路线: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过草地 8.6万人 ? 0.6万人 长征起止时间:1934-1936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后期路线: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2.两次会师 (1)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在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2)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胜利标志)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长征胜利结束 过草地 小组探讨: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 分析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 长征精神 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给我们的现实意义又是什么呢? 红军长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 精神财富—— 开始:1934年10月 遵义会议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原因 过程 意义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时间:1935年1月 课堂小结 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等 意义:转折点、成熟的标志 胜利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 * * * * * * * * 七律 长征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新课讲解 今天如何弘扬传承长征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探究研讨 时间 经过 1934、10-1936、10 中央革命根据地 突破四道封锁线 渡过湘江 渡过乌江 解放遵义(遵义会议)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 陕北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 过草地 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三大主力红军甘肃会师 红一、红二、红四1936年10月 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该事件( )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C.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C 典型例题 1、遵义会议后,红军化被动为主动的首次重大军事行动是( ) A.强渡乌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飞夺泸定桥 2、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C D 巩固训练 5.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6.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 D 7、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重走长征路,实地考察红军的革命足迹。他们应该选择的正确路线是( )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会宁 B、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会宁 C、遵义—瑞金—泸定桥—赤水河—会宁 D、会宁—遵义—赤水河—瑞金—泸定桥 B 课堂小结 战广昌红军败绩,改策略突围失败; 走湘西红军转移,循旧路山重水复; 占遵义红军反思,变思路柳暗花明; 除万难红军北上,谱传奇成功逆袭。 图片中展示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1.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中央革命根据地首都瑞金 南京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 1934年前的中国 从1931年起,日本侵占我国东三省,又欲进犯华北。 长征的背景 蒋介石手书的“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 蒋介石“围剿”红军 手令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战略转移 战略转移 时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经济法基础》.pdf VIP
- 《运筹学》考试题及其答案.docx VIP
- 开题报告: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自动监测及应用研究.docx
- 2024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pdf VIP
- 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护理PPT课件.pptx VIP
- 国家开放大学《创新思维训练与方法》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pdf VIP
-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策略指导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IATF16949最新内审检查表整套.xls VIP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石室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pdf
- 重庆医科大学2022-2023学年《细胞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附参考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