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香料的输入、用途及其文化意义-中国古代史论文-历史论文.docxVIP

汉代香料的输入、用途及其文化意义-中国古代史论文-历史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香料的输入、用途及其文化意义-中国古代史论文-历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香料的产地多在域外,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汉代从域外输入了香料,并移植了某些芳香植物,如胡椒、龙脑香、迷迭香、乳香、安息香、苏合香、沉香、丁香等。这些香料不仅丰富了汉代以来中国上流阶层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不同香料传入时间和传播途径均有差异,需要通过对文献材料和考古发现研究分析,方可确切了解沿丝绸之路而来的诸多香料如何促进了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一、汉代香料的输入及其用途   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为域外香料的输入提供了条件。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材料可知,汉代时香料有的经陆上丝路从 传入,也有的经过海上交通从南方海外传入。   古代传说中有 香料传入汉代中国的记载。相传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记载,西海中有聚窟洲,洲上有大山名神鸟山,多大树,与枫木相类,而花叶香闻数百里,名为返魂树。伐其木根心,于玉釜中煮取汁,更微火煎如黑饧状,令可丸之,名曰惊精香,或名之为震灵丸,或名之为反生香,或名之为震檀香,或名之为人鸟精,或名之为却死香,一种六名。斯灵物也,香气闻数百里,死者在地,闻香气乃却活,不复亡也。以香熏死人,更加神验   ①。西海在古代文献中是个模糊概念,具体所指各有不同,但西海在 却是广泛的共识。同书又记载:征和三年,武帝幸安定,西胡月氏国王遣使献香四两,大如雀卵,黑如桑椹。帝以香非中国所有,以付外库。据说,神香起起夭残之死疾,后元元年,长安城内病者数百,亡者大半。帝试取月氏神香烧之于城内,其死未三月者皆活,芳气经三月不歇。月氏西迁中亚,是汉武帝反击匈奴前听闻的史实;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的故事发生在张骞出使 之后,说明这个故事是以汉通 为背景产生的。这些传说虽不免有夸张成分,但故事的产生应该是以 传入香料的史实为根据的。   晋人张华《博物志异产》记载:汉武帝时,弱水西国有人乘毛车以渡弱水来献香者。   帝谓是常香,非中国之所乏,不礼其使。留久之,帝幸上林苑,西使千乘舆闻,并奏其香。   帝取之,看大如燕卵,三枚,与枣相似。帝不悦,以付外库。后长安 疫,宫中皆疫病。   帝不举乐,西使乞见,请烧所贡香一枚,以辟疫气。帝不得已听之,宫中病者登日并差。长安中百里咸闻香气,芳积九月余日,香由不歇。   帝乃厚礼发遣饯送。一说,汉制献香 斤不得受。西使临去,乃发香气如大豆者,拭着宫门,香气闻长安数十里,经数日乃歇。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弱水象征极西且遥远的河流。张星烺先生说:《博物志》此节记事,与上方所录《十洲记》聚窟洲之却死香,大同小异。聚窟洲与凤麟洲皆在西海之中,凤麟洲四面有弱水绕之。凤麟洲既已承认为指欧洲地域而言,则《博物志》此节之弱水西国,亦必指欧洲而言也。   其地域所指未必如张先生如此坐实,大抵指中国以西的远方国家。   正史书上也有关于 产香和传入中国的记载。《东观汉记李恂传》记载:为 副校尉, 殷富,多珍宝,诸国侍子及督使贾胡数遗恂奴婢、宛马、金银、香、罽之属。一无所受。   《后汉书李恂传》有同样记载,李贤注引《袁山松书》曰: 出诸香、石蜜。南朝时范晔《和香方》序云:甘松、苏合、安息、郁金、柰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魏晋时人鱼豢《魏略西戎传》记载大秦物产,有一微木、二苏合、狄提、迷迷(当为迭)、兜纳、白附子、熏陆、郁金、芸胶、熏草木十二种香。大秦是古代中国人对罗马帝国的称呼。   香料还经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南方沿海地区,进而传入中原。公元前204年~公元前203年,赵佗建立南越国,考古发掘资料说明南越已有从海外输入香料和燃香的习俗。   中国原本没有燃香的习俗,燃香和燃熏的香料从海上丝路传入。南越王墓中曾出土五件四连体铜熏炉,炉体由四个互不连通的小盒组成,可以燃烧四种不同的香料。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都说明,熏炉首先见于广州南越王墓,除铜制外,亦有陶制,应是南越国的发明。熏炉的普遍存在,说明熏香已经成为南越国贵族统治阶层的生活习尚。   1955年,在广州华侨新村西汉墓出土四件釉陶熏炉,其中一件似豆形,圜底,唇沿内敛成子口,与盖吻合。通高17.2厘米,腹径11.2厘米,盖面隆圆,作几何图形镂空,顶有鸟形钮饰;器身如豆,器腹处有四个对称排列的圆形小气孔。   燃熏的香料主要产于东南亚地区,这就透露出南越国与海外方国早有贸易往来的信息。中国古代的熏香炉式样有南北之分,北方中原流行博山式熏炉。博山香炉又称博山香熏、博山熏炉等,是汉、晋时期常见的焚香器具。汉代刘向《香炉铭》描

文档评论(0)

天降财神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