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鲁迅逝世前后情况的介绍.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鲁迅逝世前后情况的介绍: 1936 年 10 月 15 日发表《半夏小集》,无情地揭露了叛徒、汉奸之 类的丑恶嘴脸。 16 日下午作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 17 日上午续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系最后一篇文章, 未完稿。午后复曹靖华信,表示要养好病继续战斗。下午,访鹿地君, 往内山书店。晚,周建人来,谈至十一时。至一时上床就寝。 18 日二时即睡不好觉,三时半坐起来,气喘又发,后来继以咳呛, 咳嗽困难,气喘更加厉害。六时半左右,支撑起来执笔,断续写成一信, 通知内山完造:“出乎意料之外,从半夜起,哮喘又发作起来了。因此, 已不能践十点钟的约,很对不起。”并托内山请医生。此信为鲁迅之绝 笔。 19 日早晨 5 时 25 分,一 言辞激烈、最富战斗性的作家鲁迅,因 肺病医治无效,病逝于上海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现山阴路)大陆新村 9 号寓所。10 时,遗体送到万国殡仪馆。殡仪馆的吊唁大厅、走廊,都 挂满了挽联,直到大厅外的空地上,都拉起绳子挂满了雪白的挽幛。 20 日上午九时开始瞻仰遗容。灵堂上布满了各界群众所敬献的 挽联和花圈。上海工人互助会的挽词是:“鲁迅先生这种不屈的精神才 是我们工人的模范” ;上海工人救国会的挽词是:“民族之光” ;上海丝厂 工人的挽词是:“我们的朋友” ;上海烟厂工人的挽词是:“精神不死” ;全 国学生救国联合会代表平、津、济、青、杭、京、沪、汉、晋、桂等二十七 学联全体学生的挽词是:“鲁迅先生不死,中华民族永生” ;郭沫若的挽 词是:“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 天北地遍招魂” ;许广平的献词是:“……你曾对我说:‘我好像一只牛, 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你不晓得,什么是休息,什么是娱乐。 工作,工作!死的前一日还在执笔。如今……希望我们大众锲而不舍, 跟着你的足迹!”……瞻仰遗容者络绎不绝,前来吊唁的有工人、学 生、小贩、报童、人力车夫、学者。(四天间,签名的个人有九千四百七 十人,团体一百五十六个。未签名者不计其数。) 21 日下午3 时,在万国殡仪馆举行大殓。 22 日下午开始出殡。出殡前,从万国殡仪馆门前,胶州路、极司 斐尔路、兆丰路,早已站着长长的队伍。出殡时,治丧委员宋庆龄、蔡 元培、沈钧儒和作家巴金、萧军扶柩上了灵车。青年艺术家抬着司徒 乔画的鲁迅先生的巨幅遗像,作为送葬队伍的前导。队伍跨着沉重的 步伐前进,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入了行列,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 蔡元培主持了在万国公墓举行的葬仪,宋庆龄、邹韬奋、章乃器、 田军、内山完造等讲了话,胡愈之致哀词。在哀乐声中,由宋庆龄、沈 钧儒将一面绣着“民族魂”的白绸旗子,覆盖在灵柩上。人群在暮色中 默哀,向这位倔强的骑手和战士告别,灵柩徐徐下降,安放在墓穴中。 人群又唱起了吕骥、冼星海临时谱写的《安息歌》:愿你安息,安息!愿 你安息,安息,安息在土地里…… 鲁迅简要介绍: 鲁迅,光绪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 年 9 月 25 日)出生于东昌坊口 新台 门濂溪村,初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在求学时学名为“周樟 寿”,字豫山,豫亭,豫才。是中国、中国的奠基人之一。三十八岁时,开 始用鲁迅为笔名。二弟,三弟,合称为“”。鲁迅 1902 年考取留日官费生, 赴日本进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 年 9 月,入医学专科学医。后弃医从 文(详见《》一文),回到本国从事文艺工作,希望通过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 年,参加党人的活动,发表了《》《[1]》等论文。期间曾奉母 命速速回国结婚,夫人。1909 年,与其弟一起合译《》,介绍,同年回国, 先后在绍兴等地担任教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作的社会背景: 当时的旧社会是暗无天日的,人们失去了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受反 动派的迫压,而人民革命则处处遭到反动派的镇压! 关于写鲁迅的文章: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 作者: 伟大——这就是我对鲁迅先生的第一印象。他“俯首甘为孺子牛” 日夜为改变民族的命运而忙碌着。身体瘦弱的他却是文学上的巨人。 鲁迅先生幽默,且不乏亲切。他憎恨黑暗如魔鬼,而且处处为他人着 想,淡化自己。在我看来,他是平凡而伟大的人! 鲁迅先生逝世的时候,终年才 55 岁,却写出了无数经久不衰的书: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