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现状如何.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江现状如何? 长江—— 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 山的西南侧(北纬 33°28′,东经 91°08′),源头冰川末端海拔 5400 余米。 干流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等 10个省、市、自治区, 在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支流还流过甘、陕、黔、豫、浙、桂、闽、粤等 8 个省、自治区境内。干流全长 6300 余公里,长度居世界第三位;流域 面积 180 余万平方公里。流域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 润,多年平均降水量 1100 毫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近 1 万亿立方米, 占中国河川径流总量 36%左右,水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亚麻逊 河和刚果河,相当于黄河水量 20 倍,长江流域面积不足全国总面积 1/5,而生存人口超过全国总人口 1/3。 ●森林覆盖率下降,泥沙含量增加,人与资源之争矛盾突出 ●枯水期不断提前,引发系列产 危机 ●枯水期不断提前,引发系列产 危机 ●物种受到威胁,珍稀水生物日益灭绝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污染江湖,威胁水闸与电厂 ●湿地面积日益缩减,水的天然自洁功能日益丧失 相对于长江经济带如日中天的迅猛发展,长江的生态环境却是江 河日下、不断恶化。有关数据表明,目前长江正面临六大危机: l 森林覆盖率下降,泥沙含量增加,人与资源之争矛盾突出 长江上游地区森林覆盖率历史上曾达到 60%至 85%。到 80 年代一度 降至 10%左右。沿江两岸有的只剩 5%至 7%。上游几条主要支流流 域森林覆盖率大多不到 3%,其中 19 个县市不到 1%。植被破坏,造成 水土流失,河床抬高。1853 年至 1949 年间,湖北省洪水发生频率每 5 年一次。但从 1983 年至 1998 年平均 1.6 年一次。 《工商时报•长江环境容量吃紧》一文报道,过量砍伐已使这里的植被 处于逆向演替状态:森林-灌丛-草丛-草坡-裸岩。曾经遍布两岸 茂密的古森林,所剩无几。50 年代初期,地处鄂西的恩施自治州森林 覆盖率尚在 70%以上,而今储量减少 3/5。长江中上游仅余 4.8 亿公顷 古森林,云梦泽变成了一个飘渺 传说,洞庭湖也许正在步它的后尘。 据报道,四川省每年 “伐木财政”收入约在 12 至 13 亿元之间。而 98 年洪水直接经济损失 1600 至 2000 亿元,超过四川省每年的伐木收入 百倍以上。我们所谓的微薄财政收入是建立在无法估量 对生态资源 的肆意破坏来换取的。 专家估算,进入 90 年代中后期,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总面积已达35.5 万 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 62.6%,年土壤侵蚀量 1.57 亿吨。 是什么原因造成水土流失及植被破坏? 过多的人口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的争夺矛盾是终极原因。 当有限的自然资源需要确保过量低素质的人口的生存时,智慧的生存 显然便成了过高的要求,要生存不要环保,要今天不要明天,似乎就 这么成了一个可以体谅的理由。然而资源掠夺性开发 结果,无异于 杀鸡取卵。下列情况就是一个很明显 预兆。 因为垦荒、烧柴、采矿、炸石、修路……进入长江上游河道的泥沙量, 每年的数量到了 1.6 亿吨。 以长江上游下段为例,作为传统 农 地区,土地的承载能力超过极 限。以人均年占有粮食 350 公斤计算,已存在缺口 0.85 万吨。而在三 峡水库建成后,还将淹没耕地 238 平方公里,城镇和工矿企 搬迁亦 需占用耕地 29 平方公里,此外,25 度以上坡地逐步退耕还林,由此, 耕地面积还会大幅缩减。 陡坡开荒,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停止天然林的采伐、25 度以上坡耕 地逐步退耕还林,考虑的是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后者显然更为高 屋建瓴。但是,退耕还林所带来的失去可耕地 农民,加重了人口对 已超载的土地资源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