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06年中國文化常識補充教材.pdf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 教育研究發展委員會 2006 年 中國文化常識補充教材 中國文化常識教材組 陳正香 編寫 一、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1 . 吃的 文化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說明了吃的重要性。自古以來,「吃」在中國被看做是民生大計, 在歷代興衰史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因素。中國地方廣大,種族複雜,因此在不同物產和生活方 式下,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吃的文化」。今天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各種不同式樣和口 味的大小餐廳。一般來說,主要的中國菜可分為北方與南方兩大類。北方菜大多是油而不膩, 但醋和蒜味較重。大致以麵製品為主食。南方菜種類較多,有重辣味的四川、湖南菜,重鮮嫩 的江蘇、浙江菜,還有重甜味和變化的廣東菜等。南方多以米製品為主食。 中國人烹調食物不但講究色、香、味俱全,也注重營養的調配。早在商朝時代,有名的政 治家伊尹,就用「鼎鼐調和」的烹調原理,說明政治協調運作的重要。他用甜、酸、苦、辣、 鹹等味道,配合人體的心、肝、脾、肺、腎等臟器所需要的營養特質來調製食物,使各種食品 更能發揮它們的營養效用,維護人體的健康。正因為中國人深信食物有醫藥的功效,所以才會 發展出「食醫同源」的理論。現在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證明了食與病的關係密切。因此吃什 麼?怎麼吃?成為現代人從小就要注意的課題。中國人平時在烹調食物的過程中,除了大量使 用具有調味與預防疾病功效的蔥、薑、蒜、酒、辣椒等作料外,很多藥材也成為日常佳餚的材 料。「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觀念,便是中國人對吃的要求和特色。 2 . 喝茶 的文化 中國人最先發現茶葉,是喝茶的古老民族。我們說開門七件事,其中一項就是茶。可見茶 在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唐朝中期,有一個早年出家,後來又還俗的和尚陸羽,總結 前人與當時的經驗,完成了世界第一本有關茶葉的著作「茶經」。於是,喝茶的風氣很快吹遍 中國大江南北,甚至鄰近國家,如韓國、日本、東南亞各國等,都學習了這個風尚。十七世紀 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 教育研究發展委員會2006/1/5 1 初,荷蘭東印度公司將中國茶葉輸入歐洲後,「飲茶」便成為英國貴族社會中的一種時尚。直 到今天,世界各國對「茶」的稱呼,還大多是源自中國cha 或tee 的譯音。 茶葉是摘取茶樹的嫩葉製造而成的。製造過程中最重要的關鍵在「發酵」,從發酵的程度 不同,而有不同的種類和口味。不發酵的茶稱為綠茶,茶湯為碧綠或綠中帶黃色,如龍井茶。 全發酵的茶稱為紅茶,茶湯是朱紅色。而半發酵的茶,通稱為烏龍茶,是中國的特色茶,台灣 就是有名的產區之一。烏龍茶又可分輕發酵、中發酵、重發酵三種,輕發酵如包種茶,茶湯為 金黃色;中發酵如鐵觀音茶、凍頂茶,茶湯為褐色,重發酵如白毫烏龍,茶湯為橘紅色。另外 中國人也喜歡把乾制過的花加入茶葉製成花茶,叫做香片,茉莉花很香,是最常用的花。不過, 花香會搶奪茶的原本氣味,因此,真正上好的茶葉通常不會被拿來做成香片的。 自古以來,中國人相信常喝茶可以使人延年益壽。現代科學也證明了茶中含有多種對人體 有益的營養成份。今天,這個中國人的「國飲」,已被人們當作天然的健康飲料,在世界各地 越來越流行了。 3 . 穿的 文化 打開中國電視台,幾乎常常可以看到各種描述中國歷史故事的戲劇,從這些連續劇、京劇、 歌仔戲、布偶戲等等,或從各種中國藝術作品、出土文物等,處處可見中國人特殊的穿著服飾。 幾千年來,這些美麗的服飾對中國附近一些國家的傳統穿著方式和習慣,也產生了很多的影響。 直到今天,在很多特殊場合裡,中國人也喜歡穿著各種傳統服飾表演或亮相。 從一萬八千年前的中國山頂洞人文化遺跡中,發掘出土的骨針和穿孔的石珠,可以想像當 時已經有縫紉技術和裝飾的觀念。到了黃帝堯舜時代,服飾已具規模。從殷墟出土的絲麻織品 殘片和陶俑看來,服飾在商朝時代已經相當進步了。五千年來,中國傳統服飾雖經時空因素不 斷有所改變,然而從大家穿的外衣看來,它的基本造形大致可分為「弁服」、「長袍」、「深 衣」三類。「弁服」是古代的禮服,分上衣與下

文档评论(0)

zxj4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