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4.500 米。
24.500 米。
建设部2003年4月
2002年版
GB50068- 2001
GB50009- 2001 (2006 年版)
GB50223- 2008
GB50011- 2001 (2008 局部修订)
JGJ140- 2004
GB50010- 2002
CECS104:99
JGJ3- 2002
GB5000— 2002
JGJ94- 2008
CECS88:97
GB50017- 2003
JGJ138-2001
GB 50038-2005
GB50108- 2001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条件
工程名称: 设计编号:
建设单位:
1、工程概况
总建筑面积为13万m2,其中地下室约3万m2;地上建筑约10万m2。
主楼地面以上总高为98米,共25、28层,裙楼1至3层,商业大楼7层。地下室一层, 局部二层。
? 工程土 0.000为室内地面标高,相当于地质报告中绝对高程
2、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
2.1主要设计规范,规程及标准
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钢筋混凝土承台结构设计规程》
《钢结构设计规范》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045- 95
GB50045- 95 (2005 年版)
GB50119- 2003
GB50003- 2001,及 2002年
局部修订
JGJ/T14-2004
JGJ18— 2003
JGJ107- 2003
JGJ81-2002
GB/T17742- 1999
GB1836— 2001
2003年版
DB34/222-2001
DBJ/T34-204-2004
03G101- 1 (修正版)
04G101- 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中国地震烈度表》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
安徽省地方标准
《安徽省异形柱框架轻质结构(抗震)设计规程》
《GBF薄壁空心管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屋)盖板 技术规程》
国家标准图集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 造详图》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 造详图》(筏形基础)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 提供。
《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由 省工程地震研究院提供。
2.4 水文地质条件
本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偏复杂,存在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断层裂隙水,水位随
降雨量大小而波动,基坑底抗浮水位埋深取建筑室外地面设计标高的最低点, 约13.8m。
本场地部分地段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需要采取适当的保护
措施。
气候条件
本地区为夏热冬冷地区
2.6 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本场地地面东高,西低。原地面标高为18.30m?12.97m。
本场地地质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时 代 与 成 因
地层 代号
地基土名称
层顶 埋深
(m)
层厚
(m
地基
承载 力特 征值
fak (kPa)
人工挖孔灌注桩(kPa)
预应力管桩(kPa)
桩端阻力特征
值qpa
桩周侧 阻力特 征/值qsia
桩端阻力特征
值qpa
桩 侧 力 征 q sia
周 阻 特 值
入土
《15
入土》
15
入土
《16
入土》
16
Qm1
1
人工填土层
0 ?4.1
0.3
?4.1
110
2-1
含砂粘土
0.6
?7.2
0.6
?6.6
110
10
11
Q1
2-2
淤泥质土
5.5
?8.2
0.6
?4.6
55
8
10
2-3
粉细砂
2.2
?9.2
0.8
?2.2
120
18
23
2-4
含粘性土中砂
2.5
?9.6
0.7
?4.0
150
29
37
Qd1
3
俄粉质粘土
0.8
?9.0
0.8
?5.3
190
28
35
Q1
4-1
可塑状残积土
2.2
?20.5
1?
13.5
190
28
1000
1400
33
4-2
硬塑状残积土
6.9
?31.7
1?
20.8
250
33
2000
2800
40
5-1
全风化岩
1?
27.0
1?
3.9
500
50
3000
3500
7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