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偓《春尽》阅读练习及答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5题。(11 分) 春尽 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注释: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 其流徙闽地时所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诗歌首联渲染一个“醉”字,揭示出诗人悼惜春光的哀痛心情。 B.颔联春光逝去,固然让人忧愁,然而诗人认为主要是自己的闲 散引起了春愁。 C.颈联伤春之情引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他认为自己会像古人那样 在此孤独终老。 D.尾联春天已逝去,美景已不在,但流莺仍在,所以诗人清晨还 是会来到西园。 E.全诗有叙述,有描写,有感慨,三者紧密结合,表达了诗人的 惜春之情。 15.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表达特妙,请指出这一联妙在哪里,并简 要分析。(6 分) 14.答案 AE (选对一项得 2 分,选对两项得 5 分)解析: C 项“他 认为自己会像古人那样在此孤独终老”错误,应是“孤身僻处 闽南,不但见不到熟悉的今人,连古人的精灵也招请不来,更 叫人寂寞难堪。 D 项,所以诗人清展还是会来到西园”错误, 应是“流莺仍在清晨来到西园,略解诗人的愁绪” 15.(6 分)【答案示例】 ①情景交融。这两句诗真实地描绘了春天闽地乡村的美景,又在 景物中融入了诗人的身世之感,那在水上的落花和随风带雨的断 云正是漂泊无定的诗人的象征。 ②语言精妙。用“细” ,“浮”,“断”,“孤”等来修饰“水” , “花”,“云”,“村”,增添了景物的凄清色彩。 ③回扣题目。前句写落花随水流入山涧,是典型的暮春之景,照 应了题目“春尽(每点 2 分,意对即可) 诗歌《春尽》赏析 这是韩偓晚年离居南安之作,与《安贫》表现同一索寞情怀,而写法上大不相同。 《安 贫》直抒胸臆,感慨万端;此篇则融情入景,兴寄深微。 春尽,顾名思义是抒写春天消逝的感慨。韩偓的一生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变故,晚年寄 身异乡,亲朋息迹。家国沦亡之痛,年华迟暮之悲,孤身独处之苦,有志难骋之愤,不时 袭上心头,又面临着大好春光的逝去,内心的抑郁烦闷自不待言。郁闷无从排遣,唯有借 酒浇愁而已。诗篇一上来,就抓住醉酒这个行为来突出“惜春”之情。不光是醉,而且是 连日沉醉,醉得昏昏然,甚且醉后还要继续喝酒,以致衣服上溅满了斑斑酒痕。这样反复 渲染一个“醉”字,就把作者悼惜春光的哀痛心情揭示出来了。颔联转入写景。涓细的水 流载着落花漂浮而去,片断的云彩随风吹洒下一阵雨点。这正是南方暮春时节具有典型特 征的景象,作者把它细致地描画出来,逼真地传达了那种春天正在逝去的气氛。不仅如 此,在这一幅景物画面中,诗人还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那漂浮于水面的落花, 那随风带雨的片云,漂泊无定,无所归依,正是诗人自身沦落无告的象征。扩大开来看, 流水落花,天上人间,一片大好春光就此断送,也可以看作诗人深心眷念的唐王朝终于被 埋葬的表征。诗句中接连使用“细” “浮”、“别”、“断”、“孤”这类字眼,更增添了景物的 凄清色彩,烘托了诗人的悲凉情绪。这种把物境、心境与身境三者结合起来抒写,达到融 和一体、情味隽永的效果,正是韩偓诗歌写景抒情的显著特色。 颈联再由写景转入抒情。芳时,指春天。芳时恨,就是春归引起的怅恨。但为什么要 说“人闲易有芳时恨呢?大凡人在忙碌的时候,是不很注意时令变化的;愈是闲空,就愈 容易敏感到季节的转换,鸟啼花落,处处都能触动愁怀。所以这里着力点出一个“闲” 字,在刻画心理上是很精微的。再深一层看,这个“闲”字上还寄托了作者极深的感慨。 春光消去,固然可恨,尤可痛心的是春光竟然在人的闲散之中白白流过,令人眼瞪瞪望着 它逝去而无力挽回。这正是诗人自己面临家国之变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沉痛告白。下联“地 迥难招自古魂” ,则把自己的愁思再转进一层。迥,偏远的意思。招魂,语出《楚辞招 魂》,原指祈祷死者复生的一种宗教仪式,这里只是一般地用作招致魂魄。诗人为惜春而寄 恨无穷,因想到:如有亲交故旧,往来相过,互诉心曲,也可稍得慰藉,怎奈孤身僻处闽 南,不但见不到熟悉的今人,连古人的精灵也招请不来,更叫人寂寞难堪。当然,这种寂 寥之感虽托之于“地迥” ,根本上还在于缺乏知音。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 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韩偓此时的孤愤心情,同当年的陈子昂确 有某种相通之处。 结尾处故意宕开一笔。借流莺的殷勤相顾,略解自己的春愁,表面上冲淡了全诗的悲 剧色调,实际上将那种世无知音的落寞感含善得更为深沉,表达得更耐人寻味。 通篇扣住“春尽”抒述情怀,由惜春引出身世之感、家国之悲,一层深一层地加以抒 发,而又自始至终不离开春尽时的环境景物,即景即情,浑然无迹,这就是诗篇沉

文档评论(0)

152****72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