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作文教学设计
一、引言
朱熹曾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就要做“源头活水”
的开掘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临新课改的大潮,必须真正理解课程改革,真正了
解学生,真正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做一名课程资源的发现者和开发者。具有一双
慧眼,合理开发和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需要。
很多教师都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往往会觉得素材匮乏,显得捉
襟见肘。而实际上高中语文六册教材就蕴藏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
深入挖掘这些“个个心中有”但又“人人笔下无”的写作资源,那么,我们就可能为
学生提供一条开掘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是学生们最熟悉的,却又是最易遭忽视甚至是冷遇的书。1、为了让学生们
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高考优秀作文的片断,让学生们知道我们手
中的课文是可以用作素材写进作文的。2、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并说说其中印象
深刻的作家、作品或文学人物。3、教学活动——学生挑战老师:学生给老师出若干
话题,老师以一则选自课文的素材(如莫伯桑的《项链》)构思学生的话题。4、教
师出一个话题——“空间”,让学生选用已学的课文素材构思作文,然后说说其构思。
5、教师出15个左右的话题,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运用课本素材,快速
构思,写一个片断。
三、教学过程
1、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怕写作吗?”
学生有的说“怕”,有的说“不怕”,也有的不以为意。
教师:怕写作文,究竟怕什么呢?
(生答,教师随机总结出发言要点)
教师:构思平淡、语言贫乏、素材平凡……如同学们所说的,确实有很多的因素,
造成了我们在写作时文思枯竭,言语乏味。因此,常听到有同学感叹 “作文难,难
于上青天” 。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来解决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就是“素材的挖
掘、运用(板书)”。
有人说从小到大写了那么多作文,写到最后都无话可说,无材可用。可是实际情
况是怎样的呢?想想看,我们从小学开始,到现在,读了多少书,看了多少影视剧,
听过多少故事,有过多少亲身经历,又滋生过多少关于人生的感慨,写作的材料会少
吗?我觉得恰恰是太多了,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啊。材料太多,看得你眼花缭乱,
竟不知如何取舍,如何运用了。所以我们很多同学可谓是:“捧着金碗去讨饭,躺在
金山上哭穷”。
为了证明我并非言过其实,我们先来读一个高考满分作文片段
(幻灯片):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爬过,事实上,这层层篱
笆缀满荆棘,我们通过时,往往遍体鳞伤,身心俱毁。这时,你看到,风在墙外千萦
百折,不屈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
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烈日暴雨来过,飞沙走
1
石来过,我们布满伤痕,还要面对一片片荆棘的丛林。―― 《风,可以穿越荆棘》
(配轻音乐,请一个朗读较好的同学朗读)。
狄金森这个名字熟悉吗?高一上册课本里有她的诗《篱笆那边》。你们看,就是
这么一则选自课本的不起眼的材料,也可以成为打造满分作文的零部件。古人说得好
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说,“材不在奇,切题为
妙,料不在多,精当就好(此句板书,加深学生印象和理解)”。纵然是“乱花渐欲
迷人眼”,我们依然要相信:“浅草‘也’能没马蹄”(用幻灯打出课题)
2、素材很多,如溺水三千,我们只取一瓢饮之,取的是人人熟悉却熟视无睹的
高中语文课本这一个素材库。大家一起来说说高中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作家、作品令
你印象特别深刻?
……
(生答,教师随声附和,点头表示赞许或赞同)
我听同学们说起课本内容,都是如数家珍啊。原来课文素材,就是我们唾手可得
的一瓢清泉。为了让大家对材料有一个直观而系统的印象,我归纳了一些典型材料,
现在发放给大家,作个参考。
(发放材料之后,进行解说)
我把课文素材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学形象、名人名家、经典作品。这样做的
目的是为同学们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提供一个范例。如果平时同学们能有意识地把材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