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沁园春 长沙
课题:沁园春 长沙 (1课时)
授课人: 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背诵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
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感受并理解诗人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理想抱负和精神境界。
学习重难点:?理清诗歌思路,感受诗歌意境,领会诗人情感。?
学习方法:?诵读法:学生诵读,教师范读,师生互相点评。
【学习流程】
学习过程
1、朗读:学生自由朗颂;教师范读或录音范读;师生互相点评;学生齐读。
2、赏析上阕:
(1)、提问: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请调整语序,并把大意顺畅地说出来。
明确:深秋时节,我独立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之水日夜不息地向北滔滔奔流。
(2)、提问:“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词?
明确:不行。“独立”不仅表明一个人;而且面对湘江,在秋风中伫立,颇有心绪起伏,神思翻腾的意蕴,状写了一个奋发青年的坚挺沉稳的形象,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寒秋”一语既点季节,又渲染苍凉严肃的气氛,奠定了全诗沉雄的基调。
(3)、提问:联系《沁园春·雪》,说说“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
明确: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共七句。古诗词中称这为“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字。
(4)、提问:诗人看到了哪些秋景?朗读句子,指点,正音。(板书)
明确:作者视角:“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远景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视,近景
“鹰击长空”仰望,高景
“鱼翔浅底”俯瞰,低景
(5)、提问:(讨论)此时的视角转换是速度快点好呢,还是慢点好?
明确:是兴味盎然地品味观赏。
想象将秋景文字转为实物,可分四步:
①勾勒形态: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出;
②染上色彩: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③画面动化:秋风送爽,吹动满山枫叶,江流缓缓……
④画面细致、逼真(特写镜头):鹰、鱼等从而成就了色彩绚丽的立体画面。
(6)、提问:哪几个词用得好?
明确:动词:染、击、翔。
染,拟人手法,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壮美景色。引《西厢记·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击,与“飞”比较(“飞”显得平淡),“击”能显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翔,比“游”更准确。既状摹了水之清澈见底,水天相映之境。又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地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游状,形象生动。“浅底”非真,乃清澈所致。(秋水共长天一色)
(7)、提问: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将秋写得萧杀苍凉、清冷惨淡。“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而诗人笔下的秋又为何与众不同呢?
明确: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
(8)、提问:由此“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对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既然万物争自由生活,在斗争中获得自由,那么作为人类又应该怎么办呢?所以,在上阕的最后,诗人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巨大而严肃的问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试分析本词上片升华而出的主要的思想感情。
明确:“主沉浮”之意: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诗人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的主宰,表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革命的壮志凌云。这即是全词的“诗眼”,通过上阕“写景提出”。
3、赏析下阕:
(1)、提问:上阕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
明确:作者在下阕用形象的语言回答了这一问题。“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2)、提问:最后三句如何理解?
明确:这里写作者回忆了青年时期与同学一起到水深的地方游泳,激起的浪把疾驶的船都阻住了,多么大的气魄!(夸张)
(3)、提问:说明这是一群怎样的青年?
明确:激流勇进、奋发向上、敢作敢为
(4)、提问:你认为他只是在回忆游泳这件往事吗?为什么?
明确:这三句气魄宏大,其实这是作者以抒情的方式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正是需要这样胸怀崇高理想、敢于英勇奋斗的热血青年来肩负主宰大地的重任。
(5)、提问:本次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虚实结合,借景抒情
(三)反思总结
1、练习背诵:齐读——指名背诵(能背多少就背多少,写景的句子,回忆早期革命生活的句子,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伟大抱负和革命精神的句子,概括秋景的句子,你印象最深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对策.doc
-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评判性阅读策略的应用.doc
- 高中英语限时练习1北师大版选修8.doc
- 高中论文论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素质教育.doc
- 高中语文1_1我的回忆节选巩固提升含解析语文版必修2.doc
- 高中语文1_1我的回忆节选同步测控含解析语文版必修2.doc
- 高中语文1_1我的母亲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doc
- 高中语文1_1论雅俗共赏巩固提升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doc
- 高中语文1_1论雅俗共赏同步测控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doc
- 高中语文1_1钱巩固提升含解析粤教版必修5.doc
- 高中语文专题一科学之光专题检测卷苏教版必修5.doc
- 高中语文专题二此情可待成追忆长亭送别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5.doc
- 高中语文专题二此情可待成追忆陈情表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5.doc
- 高中语文专题二此情可待成追忆项脊轩志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5.doc
- 高中语文专题二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写作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1.doc
- 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6课逍遥游节选试题苏教版必修5.doc
- 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7课兰亭集序试题苏教版必修5.doc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归纳一字词.doc
- 高中语文伶官传序导学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高中语文伶官传序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