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3氢原子的玻尔理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测量原子光谱的实验装置 放电管 摄谱仪 2.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氢原子光谱是彼此分立的线状光谱,每一条谱线具有确定的波长(或频率); 一、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885 年 巴耳末 莱曼系 紫 外 巴尔末系 可见光 帕邢系 布拉开系 普丰德系 汉弗莱系 红 外 一、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2.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每一条光谱线的波数 可以表示为两项之差; 波数 里德伯常量 里得伯—里兹合并原则 一、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氢原子光谱的巴耳末系 656.3 nm 486.1 nm 434.1 nm 410.2 nm 364.6 nm 一、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原子的内部结构 存在固有的规律! 原子光谱的谱线规律启示人们: 二、原子结构模型 1.1903年,汤姆孙(J.J.Thomson)提出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 英国科学家J.J 汤姆孙于1897年发现了电子,被誉为“一位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开辟了原子物理学的崭新研究领域。 径为 的球体范围内,电子浸于其中。 1906年因发现电子win Nobel prize in Physics. 能使原子处于稳定状态 提出原子壳层结构,可以解释元素周期表 原子中的正电荷和原a子的质量均匀地分布在半 二、原子结构模型 2.1911年,卢瑟福(E.Rufherford)的原子有核模型(行星模型) 1908年因发现天然放射性获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09年,H.W.Geiger E.Marsden α粒子散射实验 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或小角度散射方向运动; 每8000个α粒子中有一个散射角大于90 度甚至接近于180度。 二、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的中心有一带正电的原子核,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围绕这个核旋转,核的尺寸与整个原子相比是很小的 . 2.1911年,卢瑟福(E.Rufherford)的原子有核模型(行星模型) 3.经典理论的困难 原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能量逐渐减小,电子绕核旋转的频率也逐渐改变,发射光谱应是连续谱; 随着原子总能量减小,电子轨道半径不断减少,最后落到原子核上,原子不稳定。 二、原子结构模型 与实验为线状谱矛盾! 与原子稳定矛盾! 三、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玻尔理论的三个假设(1913) 假设一 电子在原子中,只能在一些特定的轨道上运动而不辐射电磁波,这时原子处于稳定状态(定态),并具有一定的能量. 等于 的整数倍. 主量子数 假设三 当原子从高能量 的定态跃迁到低能量 的定态时,要发射频率为 的光子. —— 频率条件 —— 定态假设 —— (角动量)量子化条件 假设二 电子在稳定圆轨道上运动时,其角动量 1.电子轨道半径 玻尔半径 2.氢原子轨道能级 基态能量 三、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 位置量子化 —— 能量量子化 氢原子能级图 讨论: (2)氢原子的能量是一系列分立的值——能级。 基态 激发态 自由态 这一理论结论1914年由 弗兰克—赫兹实验 证实,1925年获Nobel prize. 三、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1)由于 ,则 为把电子从第一玻尔轨道移到无穷远处所需的能量值,称为电离能。 3.玻尔理论解释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能级跃迁 与光谱系 莱曼系 巴耳末系 帕邢系 布拉开系 (里德伯常量) 三、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四、玻尔理论的成就与不足 1.成就 2.不足 第一次从理论上说明了氢原子和类氢原子的光谱结构; 第一次指出经典理论不能完全适用于原子内部运动过程,揭示了微观体系特有的量子化规律(能量、位置,角动量),对量子力学理论的建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谱结构; 对谱线的强度、宽度无能为力; 既把微观粒子看成是遵守经典力学的质点,又赋予它们量子化特点,显得不够协调。 1922年获Nobel prize. 休息 * *

文档评论(0)

洪文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均通过公开途径收集自互联网,仅可用于学习和研究!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