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应急预案(最新).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旱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最大程度的减少旱灾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及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针对我县旱灾发生规律及特点,结合我县抗旱能力, 制定本预案,以便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抗旱工作 的主动性,在干旱发生时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抗旱措 施,实现科学抗灾、减灾,减轻旱灾的影响和损失,争取最大程 度的抗旱胜利。 1.2 编制依据 1. 依据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农 业旱情旱灾评估标准》等法律法规。 2. 依据 《旱灾损失与抗旱效益计算方法 (试行)》,《报旱制度》、 《报旱标准》等。 3. 依据《 X 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X”规划纲要》、《X 县农 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以及我县近期、远期经济社会发展目 标及规划,有关水利建设、发展的目标及规划等。 1.3 编制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不断提高我 县抗旱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2. 抗旱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分 级分部门负责。 3. 抗旱工作以保证城乡供水安全、 粮食生产安全为首要目标, 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4. 抗旱工作按照区域统一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 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5. 抗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实行“先生活、后生 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顺序,科学调度,优 化配置,最大程度地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分阶 段、分地域,有针对性地采取抗旱措施。 6. 坚持防汛抗旱统筹,在防洪 X 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利用洪 水资源,以法律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利用水资 源又保护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7. 坚持科学、合理、实用、便于操作的原则。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是我县地方总体抗旱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的旱情 预防及应急处置工作。 2 基本情况 2.1 自然地理情况 2.1.1 地理位置 X 县位于 X 省东南边陲, X 市东北部, X 东段南麓, 南 X 上游, 介于东经 109°44 ′10″-110°40 ′46 ″,北纬 33°52 ′00 ″- 34°25 ′58 ″之间,东临 X 省的 X、X,南依 X 与 X、X 毗连,西接 X、X,北依 X 与 X、X 相邻。素有 X “X 门户”之称。东西长 85km, 南北宽 64km,全县总面积 2830 平方公里。 2.1.2 地形地貌 我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似“飞鸽” 。X 障其北, X 绕其 南,伊 X 横贯中部,县西北部的草链岭高程 2645.8 米,为县域最 高点;东南部 X 河出境处高程 670 米,为县域的最低点,平均海 拔 1200 米,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土石山区。 地貌骨架与地质构造紧密相连,我县地跨华北准地台和 X 地 槽两大构造单元。以 X-铁炉子-我县 X-X 一线为界,以北属华 北准地台南缘的 X 台缘褶皱带; 以南属 X 地槽东 X 褶皱系。北部 X 台缘褶皱带出露有震旦亚界、 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 X 路街向斜以 北属太华下元隆起,以南为 X 下古凹陷。南部东 X 褶皱系主要以 寒武-奥陶系地层为主, 褶皱复杂, 区域变质较深。 X 地区有侏罗 纪花岗岩分布。X 至 X 复活断裂带和 X 至

文档评论(0)

wanggx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