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陕北甘泉下寺湾镇话音系及其特征
【摘 要】本文描写了甘泉下寺湾镇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并归纳了其语音特征。研究表明该方言点有声母24个,韵母35个,5个单字调,有入声,在归属上属晋语志延片。在归纳其特征时,通过历时比较,认为该方言点的突出特征是古全浊声母清化后白读中送气,文读中不送气;入声韵收喉塞音[?],而且在单字中大部分已经舒化;声调符合平分阴阳、浊上归去的演变规律。不分尖团。
【关键词】甘泉方言;下寺湾镇话;音系;特征
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9-0251-02一、引言
(一)甘泉方言研究现状
甘泉方言地处陕北晋语与中原官话的过渡地带,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有其鲜明的特色。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与交通的迅速发展,甘泉方言受到影响,并有朝着中原官话靠拢的趋势。因此,调查甘泉方言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刘育林的《关于陕北延安、延长、甘泉话的归属问题》(1995)将甘泉话归入陕北晋语志延片。刘育林、安宇柱的《陕北方言词典》(1991)中有甘泉方言的声韵调。高峰的《晋语志延片语音研究》(2020)一文中有甘泉城关方言语音系统的描写,但其论文主要是以整个晋语志延片为出发点,整体上把握晋语志延片共同的语音特征和内部差异,对甘泉方言内部的调查显然是不全面的。
本文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甘泉下寺湾镇的语音系统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主要发音合作人简介
1.白彥章,男,75岁,中师文化,教师,甘泉县下寺湾镇胡皮头村人。世居下寺湾镇,退休后来到县城居住,只会说甘泉话。
2.张启成,男,60岁,初中文化,工人,甘泉县下寺湾镇田家沟村人。世居下寺湾镇,1992年来到县城工作,只会说甘泉话。
二、甘泉下寺湾镇话方言音系
(一)声母
说明:
1.[n]和洪音相拼时,音值为[n];[n]和细音相拼时,音值为舌面鼻音[?]。两者之间互补,合并为一个音位。
2.送气塞音[p?、t?、 k?]发音时气流较强。
3.[v]发音时上齿和下唇接触较轻,唇齿音色彩不明显。
4.鼻音声母[m、n、?]带有同部位浊塞音[b、d、g]的成分。
5.[n]、[l]不相混,只有“农、内”二字的声母将[n]发成[l]。
(二)韵母
说明:
1.[u]与[ts、ts?、s]相拼时,音值为[?],与[t?、t?、?、?]相拼时,音值为[?]。
2.[?]与[t?、t??、?]相拼时,带有卷舌色彩。
3.[??、i??、u??、y??]的韵尾比[?]的发音部位靠前,音值接近[?]。
4.[?]、[i?]的主元音和[?]相比略高,且有微小的动程。
5.[??、i??、u??、y??]的主元音鼻化色彩不明显。
6.[?]、[u?]的主元音舌位介于[?]和[e]之间。
7.[??]与[k、k?、x]相拼时,会产生轻微的介音[i]。
8.入声字今甘泉下寺湾镇话方言在单字音中大部舒化,只有少数保留在口语中,收喉塞音[?]。
9.部分古入声字发音时喉头较紧,无疑是入声舒化过程中的遗留。
(三)单字调
阴平 31 诗梯初桌开高天方
阳平 35 时寒绵田文人雄云
上声 53 纸比米体碗粉等隐
去声 42 事意社爱饭面唱近
入声 ?2 卜指石胳圪咳窟喉
说明:
1.阴平、上声和去声的调型相近,调值不同。
2.部分古全浊声母上声字及古去声字读上声53,如:撼块创饵盗佩。
3.少数古去声字今读阴平,如:赐臂妒稼厕错。
4.古入声字大部分舒化,少数保留在口语中。个别古舒声字今读入声,在口语中舒入两读。发音较急的时候,入声字的调值为3。
三、甘泉下寺湾镇话方言音系的特征
本节在甘泉下寺湾镇话方言与中古音比较的基础上,归纳并总结了甘泉下寺湾镇方言语音的演变规律及特点,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一)声母的特点
1.古全清声母帮、端、精、见、今个别字白读送气。如:堤[t?i]35、杯[p?ei]31、规[k?uei]31、尽[t??i??]42、巩[k?u??]53。
2.古全浊声母并、定、从、澄、崇、群清化后,今逢塞音、塞擦音时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部分仄声在白读中送气,文读中不送气。如:贼[tsei35文、ts?ei35白]、蛋[t??42文、t???42白]、病[pi??42文、p?i??42白]。
3.部分古知组开口二等字、庄组开口字、章组止摄开口三等字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