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庭报警系统选型;总 目 录;1.1 入侵报警系统的定义;1.1 入侵报警系统的定义;1.1 入侵报警系统的定义;以上介绍了:;1.2 入侵报警系统的组成;1.2 入侵报警系统的组成;入侵报警系统共同构成部分;入侵报警系统结构框图;以上介绍了:;以上介绍了:;1.3 入侵报警系统的类型;1.3.1 分线制 (并行信号);1.3.1 分线制
(并行信号);报警控制主机的接线示意图;探测器接线端口;1.3.1 分线制(并行信号);每个探测器6根线的情况;;1.3.1 分线制 (并行信号);特点:
适于小规模(探测点少)、小范围(系统覆盖半径100m)的系统;
控制器物理接口的不同可区分探测器地址;
不易受干扰;
抗破坏能力强。;1.3.2 总线制 (串行信号);2;双总线驱动器;例:单路开环式
;1.3.2 总线制 (串行信号);总线的类型
单路
开环式 双路
星型
树型
闭环式(用的少);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现场报警控制设备和/或网络传输接人设备与报警控制主机之间采用公共网络相连。公共网络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有线一无线一有线网络
电话线网
数据线网
电力线网
有线电视
计算机网络;1.3.3 公共网络(有线方式);1.3.4 无线入侵报警系统;1.3.4 无线入侵报警系统;1)特点:
施工简单;使用范围可大可小;安全性不高;
2)频率
专用:全国无线电委员会分配
全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分配给无线报警系统所使用的专用无线电频率如下:
第一组36.050MHz;36.075MHz;36.125MHz。
第二组36.350MHz;36.375MHz;36.425MHz。
第三组36.650MHz;36.675MHz;36.725MHz。
并规定了发射功率在一瓦以内,经批准最大不超过10瓦.;2)频率
1999年1月1日起又有两个微功率频率开始使用,即315.0~316.0MHz;430.0-432.0MHz
并限定无线报警设备所发射的电场强度在距设备3米处不得超过6000μv/m。
无线收发芯片 315/433/868/915MHz频段
借用:
可利用已建的GSM、CDMA、COPO、WGSM、WCDMA等公用网传输,优点是布点方便、成本低、组网不花钱。;以上介绍了:;1.4 入侵报警系统的作用;1.4 入侵报警系统的作用;1.4 入侵报警系统的作用;1.4 入侵报警系统的作用;1.4 入侵报警系统的作用;;安全技??防范的三个基本防范要素
(1)探测(Detection)
感知显性和隐性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发出报警。
(2)延迟(Delay)
延长和推延风险事件发生的过程。
(3)反应(Response)
组织力量为制止风险事件的发生所采取的快速行动。;
三要素之间关系
(1)探测要准确无误,延迟时间长短要合适,反应要迅速。
(2)反应的总时间,应小于(至多)等于探测及延迟的总时间。T反应≤T探测+T延迟 ;提高探测的能力
提高探测的效率
使探测更可靠
缩短探测的时间
为反应力量提供明确指示,从而缩短反应时间
产生威慑、迟滞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