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化导论》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0).docxVIP

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化导论》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0).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化导论》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0) 盗传必究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在先秦跟儒学一样的显学,墨家思想中最强调的一点是( 术 仁 博爱 兼爱 “舍生取义”是()话。 孟子 孔子 苟子 墨子 3 .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是()。 先秦时期 秦汉之际 西汉时期 两汉之际 以下著作中,属于法家的是()o 《萄子》 《庄子》 《商君书》 〈周易》 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就开始的。 先秦 秦 西汉 东汉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之一。下面有关“礼”的说明中,错误的一项是() 指一种等级关系 指一种社会整合手段 C指一种礼仪 D.指互相之间赠送的礼品 古老的仙文化在后来跟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究其源头,却可从多个方面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别, 下面所列,不正确的是()o 先秦时期神仙之说就已广泛流行 仙文化与原始天文学有关 仙文化表现出万物有灵的思维,是道教所不具备的 仙文化中有祖先崇拜与图腾崇拜的迹象,跟先秦道家学说很不一样 从本源上讲,炼丹是()的思想。 道家 道教 神仙家 佛教 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宋代享有“梅妻鹤子”美誉是()。 苏轼 林违 陆游 辛弃疾 作为现代新文化运动标志的刊物是()。 邹容的《革命军》 陈天华的《猛回头》 陈天华的《警世钟》 陈独秀的《新青年》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古代中国对人的区别,主要有两大类,即君子和小人。如果在面对现实时取群体意志就被视为君 子;否则,如果取以私欲为重,就被视为小人。 汉代对先秦儒学进行全面清理与升华的人是黄仲舒 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改革,都会受到保守派的极力阻挠,作为其依据的,就是所谓祖 宗家法前所未有,与所传之统相悖不能相容。 “安土重迁”意即安于故土,不轻易搬迁的意思,作为中华文化一种重要的特色,它体现出来的 是黄土文明农业文明的特征。 明代市民文化的发达,为我国民主意识的普及作了准备。 中国人办报始于林则徐组织人员编译的澳门新闻纸 爱国的表现有多种多样,首先表现在天下为公,其次表现在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终生,再次, 表现在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保护,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护祖国不受侵犯. 三、简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简述春秋时期士的崛起有哪些原因。 答:春秋时期士的崛起原因是多方而的。 首先,是经济基础。铁器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促使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使士 “不耕而 食”成为可能。(5分) 其次,社会原因。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宗法制度受到挑战,使士失去生活保障,他们便凭借才能重 新寻找生活出路和进行人生价值定位。(5分) 最后,是政治条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招贤纳士。士于是作为政治智囊、军事参谋、外交使节、 思想精英步人了历史舞台。(5分) 简述唐代科举制的特点。 答:唐代统治者废除了魏晋时期只于士族选拔官员的九品中正制,取而代之的是给所有士子公平竞争 机会的科举制。它给了大批中下层士子或自耕农出身的读书人(寒士)一个通过考试参政的机会。(5分) 唐代科举与后代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开放性和透明度。唐时科举不用糊名制,录取的关键并不在一次考 试的成绩,而在于平时的声誉。这既迫使考生在科考之前就要漫游天下以激扬身价,结交豪俊名流以求延 誉,使唐代士人从一开始就离开象牙塔,步人壮阔的社会生活,多方而体验人生,铸造其雄视百代的阔大 胸襟。另外,也迫使主考官员注意社会公识和舆论,以显示他的识贤和得人。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激荡出 唐代士人壮浪豪纵的英发之气。(5分) 完善的科举制,以制度文化的形式,为寒士进入统治阶层提供了保证,从根本上消除了先秦战国时期 士人政治关怀的无秩状态。唐代寒士以士节为重,自觉地将个体的功名之心与国家的整体利益挂起钩来, 在为自己谋得统治集团一席之地的同时,也推动了这个统一大帝国文化的前进。(5分) 简述古代中国文化南移的过程。 答: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华文明呈现出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南移之势。历史上,文化南移运动有三 个十分集中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南北朝时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晋室南迁,迫使汉族士民大规模南移,中原文化随之 南播,打开了南方经济文化的新局面。到唐初,南方已经在经济上处于领先地位。(5分) 第二个时期是唐代的安史之乱。叛乱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残破凋弊,加上紧随而来的藩镇割据和政局动 荡,使士民再次大规模南迁。此消彼长,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的南移埋下伏笔。(5分) 第三个时期是宋代的靖康之乱,给文化中心的南移以最后的推动力,完成了文化中心的南移。(5分) 简述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及其意义。 答:近代以来,西方文化汹涌而来,表现为三点: 其一,西学传播的渠道大为增加。(3分) 其二,西学传人的内容广泛和丰富。(3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11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