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文字版.pdf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弟子规》概说: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 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 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五个部分加以演 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 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1080个字的《弟 子规》。清中叶以后,此书最为流行,一度成为私塾的必读课本,是启蒙养正、 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的 6 个中心部分 1:入则孝 〈感恩〉 2:出则悌 〈友爱〉 3:谨 〈规范〉 4:信 〈诚信〉 5:泛爱众 〈善待〉 6:余力学文 〈勤奋〉 ⊙总叙 1、 dì zǐguī shèng rén xùn 弟子规, 圣人训。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 首孝弟, 次谨信。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泛爱众, 而亲仁。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 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弟子规》中的 “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 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 “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人 “活到老,学 到老”,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我们每一 个人都是圣贤人的学生。 “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 规范。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 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 “首孝 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些都很重要,是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 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因此教育的基本目标 主要是把青少年培养成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谦逊待人、讲究信用、团结他人而 又向往高尚品德的人。 2、⊙入则孝 fù mŭ hū yìng wù huăn 父母呼, 应勿缓。 fù mŭ mìng xíng wù lăn 父母命, 行勿懒。 fù mŭ jiào xūjìngtīng 父母教, 须敬听。 fù mŭ zé xūshùnchéng 父母责, 须顺承。 易解: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 立刻动身去做,不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 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 故事 1: 郯 子 鹿 乳 郯子,春秋时期人。他天性非常孝顺,父母年老,双目失明,听人说喝 鹿乳会好,就借了一件鹿皮的衣服乔装成一只鹿,跑到深山里头,混进鹿群中取 鹿乳。猎人看到这只动也不动的 “鹿”,抽出箭想射。郯子便慌忙立起身来,掀 掉鹿皮,并大声地把详细的情形告诉猎人,这才免掉了被射杀的危险。猎人非常 感动,就把鹿乳送给他。郯子将鹿乳取回家中,双亲喝后眼睛复明。 历代帝王视郯子为德、才、威、雅的化身。郯子死后,后人建郯子庙、郯 子墓来纪念他。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郯子庙中塑有 “三圣”像,即孔子、老子、 郯子,人们对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