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挖双连拱隧道穿越浅基础高层楼群区施工技术.ppt

暗挖双连拱隧道穿越浅基础高层楼群区施工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10 地表沉降历时曲线图 2002·6 * 由图10比较可知,YZD38点累计沉降量为-45.9mm,D3点累计沉降量为-16.8mm。比较可得施作临时仰拱后地表沉降量约为施作前的65.2%。分析其原因为,由于横撑与基底土体为线接触,接触面积较小,在结构自重的作用下,结构整体下沉量较大,使结构与围岩间无法密贴,围岩变形无法得到有效约束,因而造成围岩变形较大,隧道埋深浅,围岩变形较快的反映在地表变形上。施作仰拱后,支撑刚度增大,与基底接触面积增加,缩短了封闭时间,步步成环,使支护与围岩间形成了有效的收敛—约束体系,因而有效的控制了地表变形。 2002·6 * 2)? 仰拱基底换填碎石和注浆: 根据已施工地段仰拱情况来看,由于地质特殊分层情况,受降水时间限制仰拱部位有滞留地下水,基底粉细砂层浸泡和人工扰动后,造成基底液化软弱,减小了地基承载力,使仰拱封闭后沉降仍不收敛。为控制沉降,在仰拱基底换填30cm厚的碎石,喷砼封闭后及时回填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从量测资料反馈情况来看,基底换填有效控制了沉降,仰拱喷砼封闭后沉降很快收敛,确保了过楼段的施工安全。 3)? 加密拱部超前管棚、增设边墙超前管棚: 加密拱部超前管棚,由原设计3.0m长、环向间距0.3m、纵向每两米排设一次变更为2.0m长、环向间距0.2m、纵向每0.5m(每榀)排设一次,增设边墙超前管棚,原设计无边墙超前管棚,为控制中洞、侧洞每部开挖施工产生的沉降,在中洞、侧洞边墙排设2.0m长、环向间距0.5m、纵向间距0.5m的超前管棚。 2002·6 * 4)加强超前注浆和背后回填注浆: 拱部开挖前超前管棚间隔一个作为注浆管加强超前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喷砼封闭后滞后掌子面3~5m进行拱部、边墙、底部背后回填注浆,控制开挖面土层流失,使隧道结构与周边土体密实,挤密隔离桩间土层和楼房基础下土层。 2002·6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 第四部分 监测技术与分析 2002·6 * 为全过程监测楼房的安全稳定,并及时监测各主要工序施工 阶段引起的沉降动态数值,北京市房屋鉴定总站和我方监测组对过楼房施工进行了全过程监控量测。监测主要结果及分析如下。 1、地表下沉监测结果及分析 1)楼房段监测测点布置情况如图11所示。 2002·6 * 图11 楼房段监测点布置图 地表沉降测点 土体位移测孔 房屋沉降测点 地中垂直位移 2002·6 * 2)? 监测结果及分析 地表沉降监测结果如图12、图13所示,从下图可以看出,地表最大沉降量为-45.2mm,导洞施工引起沉降量平均为6.45mm,中洞施工引起沉降量平均为18.0mm,侧洞施工引起沉降量平均为14.58mm,地表最大沉降量发生在隧道中线位置,中洞施工引起沉降占总沉降量的46%,较侧洞稍大。从沉降槽曲线来看,断面沉降槽比较狭窄,宽20m左右,沉降曲线变曲点(拐点)至隧道中线距离大约6m,基本位于隔离桩之内,说明隔离桩隔离作用明显。通过2号主断面和4号主断面量测结果比较可以看出,改进的暗挖双连拱隧道施工工艺有效控制了沉降。 2002·6 限公司 * 图12 隧道中线地表沉降纵向分布图(mm) 里程 -55 -45 -35 -25 -15 -5 5 K39+520 K39+530 K39+540 K39+550 K39+560 K39+570 K39+580 K39+590 累计 沉降 导洞施工 中洞施工 侧洞施工 2002·6 * 图13 2号主断面地表沉降分布图 中洞施工 导洞施工 侧洞施工 导洞隔离桩 区间隧道 2002·6 * 通过比较分析隧道一般段和过楼段地表下沉、拱顶下沉、净空收敛三种变位,发现两段变化规律差别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达到基本稳定时间不同 过楼段由于采取了临时仰拱、超前管棚、加强超前注浆和背后回填注浆和基底换填等加强措施,收敛变形速率快,达到基本稳定的时间短,一般在掌子面超过0.5D即达到基本稳定状态;而一般段变形时间长,在测点距离掌子面1.0D~2.0D后才逐渐稳定。 ② 最终变位不同 双连拱隧道施工由于受工序影响反复扰动地层,一般段没有采取加强措施变位较大,地表沉降平均为59mm,过楼段采取加强措施后地表平均沉降为39.03mm,说明加强措施比较合适,能较好的抑制隧道的周边变位。 ③减小台阶长度及早封闭支护结构是抑制结构变形的

文档评论(0)

阿要辣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