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doc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观察和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随机选取同期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升压、扩容、再灌注、对症处理及一般支持治疗等,比较和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压、心率及尿量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升压、扩容、再灌注、对症处理及一般支持治疗等;观察组采用IABP,植入前准备:①装置准备球囊反搏导管,主动脉球囊反搏机器,压力检测装置(包括专用换能器、软包装生理盐水、加压袋);②器械准备静脉切开包,PVP消毒物品,无菌手套,手术衣、操作用帽子、口罩;③植入前装置设定。植入方法:①穿刺部位选择经皮股动脉穿刺植入法最常用,股动脉切开植入法已少用,经胸升主动脉植入法适用于经股动脉不能植入气囊或心脏手术过程中;②导管选择,成年男性多选40 ml,成年女性多选32~40 ml,儿童酌情选择;③从包装盒中取出IAB导管,将导管放人降主动脉距左锁骨下动脉2 cm,放置术中注意患者主诉,剧烈腰痛常提示主动脉夹层,除非在导管室放置,否则在置管后必须拍摄胸部X线片明确导管位置;④将压力监测装置与IAB导管的中心腔连接,获得动脉压力波形,注意不允许在反搏导管囊腔内抽血及进行手工冲洗或者放置另一路动脉压力监测通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尿量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血压、心率及尿量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尿量的比较(x±s) 2.2 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LVESV及LVEDV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x±s) 2.3 两组多脏器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多脏器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阻塞所引起的严重和持久心肌缺血和坏死。常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及冠状动脉痉挛。此外,因细菌性心内膜炎引起冠状动脉栓塞、医源性空气栓塞、血管畸形或创伤等引起的心肌梗死为数不多[2]。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伴有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持续痉挛等引起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使相应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属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3],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部分心肌的血液供应在原来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基础上完全中断,即发生不可逆转的结构上改变――坏死[4-5]。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心率及尿量情况较治疗前改善,同时观察组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病理生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立即出现梗死区心肌收缩功能障碍。按其改变程度可分为收缩减弱、收缩丧失和反常的收缩期膨出三类。结果是心肌收缩不协调、心肌收缩时的胞体功能丧失,影响整个左室的排血能力。收缩期膨出的节段于心室收缩时成为潴留血液的腔,如范围较大,可使心排血量严重降低。每搏血量降低造成LVESV及LVEDV增多,LVEF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6-8]。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的另一原因是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左室舒张期顺应性降低[9-11]。 IABP是常见的一种左心室机械辅助循环方法。1968年,Kantrowitz首次在临床应用并获得成功,20世纪80年代起用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治疗。目前IABP多用于经药物治疗无法改善的心源性休克或心脏手术后无法脱离体外循环支持的危重患者,其使用是临时性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助或使心脏功能改善,或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行心脏移植术赢得一些准备的时间[12],因此,IABP是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且有效的一种机械循环辅助装置[13]。 综上所述,采用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其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救治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传君.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病人行主动脉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