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瓷烧制技艺 瓷鉴赏 明代德化窑双螭耳簋式三足炉.docVIP

德化瓷烧制技艺 瓷鉴赏 明代德化窑双螭耳簋式三足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化瓷烧制技艺 建设单位: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为民族传艺 为文化存根 为大师立传 为百工留名 德化瓷烧制技艺 PAGE 2 PAGE 2 明代德化窑双螭耳簋式三足炉 簋为西周早期的典范之作,相当于今天的碗,是商周时期的盛饭工具。文献中说是用来盛黍稷稻粱的器皿,容量为一升或二升,用途已明。青铜簋出现在商代早期,但数量较少,商晚期逐渐增加。商周时期,簋是重要的礼器。特别是在西周时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合使用。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 为适应民间宗教信仰和社会上各阶层的日常生活需要,明清时期福建德化窑生产大量陈设供器类产品,常见器型有炉、觚、瓶、尊等,大多为仿商周青铜器造型。当时德化窑白瓷的花纹装饰形式繁多,但模印与贴花相结合的技法较为普遍,刻划花也是当时德化窑制瓷中较常采用的装饰技法。这件明代德化窑双螭耳簋式三足炉,集刻、印、贴装饰为一体,其娴熟而高超的技艺为后人所推崇和认可。 此件白釉瓷双螭耳簋式三足炉(见图),高8.5厘米,口径10.5厘米,腹径18.5厘米,足径9.5厘米。炉身为扁圆腹,从颈到腹底部共饰11道弦纹作为装饰,肩部弦纹间堆贴8个变形夔纹及2个对称小花纹,直口,肩腹部堆贴双螭耳,耳下有垂。圈足外沿一圈饰3组共24朵莲瓣纹,圈足下再配以三兽足。三兽足外侧堆贴了三个小人面首,其形状清晰可见,整个造型端庄古朴,纹饰繁简得体,风格清新隽秀。 这件白釉瓷双螭耳三足炉其造型与纹饰虽模仿商周青铜双螭耳簋式三足炉形制,但形体轩昂,给人以稳重匀称、器型规整、线条柔和之美感。与古朴的铜双螭耳簋式三足炉相比,另有一番典雅秀丽的韵味,具有异曲同工之精妙,使人观之爱不释手。白釉瓷双螭耳簋式三足炉通体施乳白釉,于细腻洁白色中微微泛黄,瓷簋式炉外底露胎,胎洁白细腻,整件器物其装饰在莹润的釉色中似隐似现,既简洁生动,又古朴典雅,给人以温润宁静庄重的美感享受。由此可以看出:这件明代德化窑白瓷双螭耳簋式三足炉,其瓷、胎、釉乃至装饰艺术等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是一件难得的上乘艺术精品。 [憨鼠责编:谷莹] 发布日期:2015-01-05 来源:邯郸日报 作者:孙艺灵 摘自 德化网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