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阈下非通用语科技术语汉译初探——以乌克兰语为例.docxVIP

“一带一路”视阈下非通用语科技术语汉译初探——以乌克兰语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带一路”视阈下非通用语科技术语汉译初探——以乌克兰语为例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新时代下,全方位实施 “一带一路”建设,非通用语科技术语翻译不容小觑。文章以乌克兰语为例,试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科技术语生成机制入手,充分利用通用语*作为媒介,对非通用语术语汉译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一带一路;非通用语;科技术语;汉译 中图分类号:H083;H159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XX.03.012 Abstract: During the promo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the new era, its important that we should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Less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s (LCTLs) terms. Taking LCTLs terms in Ukrainian as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nerative mechanism of LCTLs terms, and proposes some effective an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on their Chinese translations.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LCTLs;terms;Chinese translation 收稿日期:20XX-12-11 作者简介:王浩杰(1982—),硕士研究生,中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科技、法律及商务俄语应用及翻译。通信方式:wanghowjet@。 引 言 “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地区),语言种类众多庞杂。据不完全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官方语言有53种[1],若再加上该区域内民族或部族语言,则多达200余种[2]。单以这53种官方语言为例,按照语言学一般规定,其近七成语言归属为“非通用语” [3]。基于“一带一路,语言先行” [4]的原则,“一带一路”“五通三同”倡议全面落实过程中,必须先突破“语言关”。 众所周知,经济建设是“一带一路”的基础,其重点则是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5]。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推进过程中,势必会加快中国资金、设备、技术、人才出海进程,这必然会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双边或多边国家语言科技术语的翻译问题。因此,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科技术语翻译予以高度重视,否则将会从根本上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有效全面实施。 一 非通用语 根据《联合国宪章》“各主权国家一律平等”的原则,世界各国/民族有平等使用本国/民族语言的权利,因此各种语言本无贵贱、大小之分,也就不存在 “小语种”或“非通用语”的国际官方概念。 一般而言,欧美国家将那些使用范围有限且使用人群并不广泛的语言习惯性地称为“LesserUsed Languages”(使用较少的语言)或“Less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s”(教授较不普遍的语言),以区别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德语等常见语种。这两种概念,尤其是后者与我国“非通用语”概念更为接近。 在中国,“非通用语”概念在1962年由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1997年年底教育部正式将此概念引入外语教学领域[6]。根据国内通行定义,非通用语俗称 “小语种”,一般是指联合国官方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俄语)之外的其他语种[7];但结合我国外语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日语、德语等联合国官方工作语言之外的,在我国高校教授较为普遍的外语也应纳入通用语范畴。按此推断,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一带一路”沿线65国(地区)将通用语作为母语或官方语言的国家(地区)仅有21个,约占沿线国家(地区)总数的32%,而使用非通用语作为母语或者官方语言的国家卻高达68%(表1)。 二 非通用语科技术语生成机制 众所周知,近现代科技的发展前沿主要集中在欧美日俄等发达国家,科技术语也主要产生于这些发达国家[8]。鉴于上述发达国家的官方语言基本属于通用语范围,“一带一路”沿线非通用语使用国家的科技术语亦主要源自上述发达国家的科技术语。 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与科技术语主要来源国的官方语言几乎全部为字母文字,为“精准客观”[9]地传达新生科技事物文本信息,非通用语科技术语生成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