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岸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滨岸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模式 生态修复模式设计 考虑湖滨带类型、要实现的生态功能、生态修复目标等,提出湖滨带生态修复模式,详见表3。 缓坡型湖滨带 (1)滩地型 该类型湖滨带现状地势平缓,原有湖滨带生态系统仍有保留,但人为干扰造成其生态退化。该类型湖滨带生态修复重点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一般按陆生生态系统向水生生态系统逐渐过渡的完全演替系列设计,植被类型包括乔灌草带、挺水植物带、浮叶植物带、沉水植物带四带(图1)。湖滨大型底栖动物、鱼类退化严重的区域,可在沉水植物带增加大型底栖动物和鱼类的栖息地的设计。 根据水位高程及其变化设计植物带。水位变幅小的湖泊,陆生乔木带设计在最高水位线以上,湿生乔木和挺水植物设计在常水位1m水深以内的区域,浮叶植物设计在常水位0~2m水深的区域,沉水植物设计在常水位0.5~3m水深的区域。水位变幅大的湖泊湖滨带植被应充分参考湖泊植被的历史状况及现状的季节性变化,并以湿生草本植物带自然恢复为主。 图1 滩地型湖滨带生态修复示意图 (2)农田型 该类型湖滨带现状受农田侵占,地形地貌受到一定的破坏。退田后在湖滨带外围一般仍存在大量农田。农田型湖滨带以农田径流水质净化功能为主,尽量恢复成完全演替系列(图1)。植物配置中应采用根系发达的大型乔木净化农田区浅层地下径流;在基底修复中应加固原有农田外围的护岸设施维持基底的稳定性(详见4.2)。由于护岸工程对浮叶带植物生长影响大,植物配置中也可设计成浮叶带缺失的不完全演替系列(图2)。 图2 农田型湖滨带生态修复断面示意图 (3)房基型 该类型湖滨带现状被村落房屋侵占,湖滨生态系统被破坏。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的修复区,全部退房还湖并进行基底修复。植被尽量修复为完全演替系列(图1)。 房屋不能完全清退的,拆除部分房屋并设计生态岸坡,做护岸处理,坡度小于25°(详见4.2);植被带可设计成陆生植被带或浮叶植物带或挺水带缺失的不完全演替系列(图3)。 图3 房基型湖滨带生态修复示意图 (4)鱼塘型 该类型湖滨带现状为大面积鱼塘,湖滨水质恶化、生态系统受损。鱼塘型湖滨带一般修复为多塘湿地,基底修复是将鱼塘塘埂拆除至水面以下而仅保留塘基,上部石料与塘埂内的土料混合后,就地抛填在塘埂两侧形成斜坡;水面以下部分应每间隔一定距离将塘基清除,使塘内外土层沟通,塘基呈散落状分布,同时覆土覆盖鱼塘污染底泥。针对底质污染较重、底泥较厚的鱼塘,应对污染底泥先进行清淤,再拆除塘基,防止退塘时淤泥再悬浮污染湖泊水质。植物修复根据各鱼塘水深、水位波动种植挺水、浮叶、沉水植物等(图4)。 图4 鱼塘型湖滨带生态修复示意图 (5)水生植物的栽种水深一般宜满足下列要求:①水深>110cm 时,除部分荷花品种外,不适宜其他挺水植物布置;②水深80~110cm 时,适宜布置的植物有荷花等;③水深50~80cm 时,适宜布置的植物有芦苇、香蒲、水葱等;④水深20~50cm时,适宜布置的植物有芦苇、香蒲、水葱、黄菖蒲、旱伞草、梭鱼草等;⑤水深<20cm 时,适宜生长的植物较多,除上述植物外还有千屈菜、长根草、薏苡等

文档评论(0)

生态环境工程师魏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专注于人工湿地相关知识的分享;2、生态修护技术及方案;3、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4、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科学考察及报告编制;5、研学与自然科普的推广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