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世界
摘要: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世界自闭、阴暗而扭曲。她们的婚姻与爱情是分离的矛盾体。无爱的婚姻是造成女性人生悲剧的根源。本文试从张笔下的女性意识、婚恋观及造成这些意识、观念、作家的家族文化心理具体分析。婚恋观是分析的重点。?
关键词:张爱玲? 女性? 爱情?? 婚姻? 物质生活? 家族文化
在对文学的认识日益成熟的今天,张爱玲无疑被经典化了。随着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仙逝,海内外纷纷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张热”,但这已非稀罕事。自1943年张爱玲在“鸳鸯蝴蝶派”作家周瘦娟的《紫罗兰》杂志发表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以来,其名一直是人们追慕的对象。不只是她的文章,连她的衣着打扮也被世人观赏着、效仿着,近乎到了迷恋的程度,因而人们称张爱玲的读者为“张迷”。
如果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为其打开了文学道路的大门,那么她的代表作《金锁记》就应该是奠定其文坛地位的传世之作。因此傅雷称《金锁记》“来得太突兀了,太像奇迹了”(讯雨《论张爱玲的小说》,选自《张爱玲评说六十年》55页),“颇有《狂人日记》的味道”,是“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同上)。而1979年美籍学者夏志清在哥伦比亚大学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称张爱玲是“现代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金锁记》是“中国自古代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夏志清《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译本,香港友联出版公司1979年)。这算得上是对作家艺术上的极大肯定。据《张爱玲传》作者刘川鄂统计:“国内研究张爱玲的论文已有二百余篇,有关专著也有数种。张爱玲还是学士、硕士、博士论文中入选最多的作家之一。”(刘川鄂《张爱玲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而光是传记就有五部之多:分别是王一心的《惊世才女张爱玲》、于青的《天才奇女张爱玲》、阿川的《乱世才女张爱玲》、刘彬的《张爱玲传》及刘川鄂的《张爱玲传》,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张爱玲其人、其文作了较全面的解读。但一个真正伟大的作家,作品之艺术魅力是亘古常新、阐之不尽的,因此,我们想从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世界来谈谈她的艺术成就。
一、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是生于都市长于都市的女性,她对都市生活有难以言说的爱。她自己也说“喜欢听市声”,“喜欢从早上巷子的煤烟味里走过”。正是作家对生活的爱,对生活的传神描摹,我们才有幸看到了那个“纸醉金迷”的上海“洋场社会”,“真实再现了二十世纪三十、四十年代的上海历史”。但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却很少直接描绘大上海的市景风物,而是将笔墨投向了大都市阁楼中的小姐们。她们终日深居于洋房的阁楼上,不关历史的痛庠,却演绎着一场场“倾国倾城“的故事。正如王安忆在获得2000年矛盾文学奖后所说:“历史的真面目不是由若干重大事件构成的,历史是日复一日、点点滴滴的生活演变”。“(王安忆《王安忆说》之《我眼中的历史是日常的——与王安忆谈〈长恨歌〉》155页)这也为张爱玲的女性世界便是阁楼世界、张爱玲的文学便是“家史性文学”寻了个名正言顺的借口。
张爱玲的创作时期主要在上个世纪三十、四十年代,与冰心、丁玲、庐隐、淦女士等作家同时代,正值继“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女性意识觉醒之际,然而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却全然不像丁玲笔下的沙菲、丽嘉沐浴着五·四个性解放的春雨,毅然走出旧的封建家族奔向社会的,她们是“拼了命的想留住满清末年遥远的空气”(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因此唐文标称“张爱玲世界”是一个死世界,没有希望,没有下一代,没有青春,里面的人根本不会想到明天……(唐文标《一级一级走向没有光的所在——张爱玲早期小说长论》选自《张爱玲评说六十年》290页)。然而作为女性,从封建旧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女性,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在那“沉下去”的时代中,如白流苏所说“没念过两句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们做什么事”。她们这些阁楼上的人儿,阁楼便是她们的世界。试想,这些阁楼的小姐们全如唐文标所说都“进工厂,投入革命”,结果会怎样?在那“迫切”的世界中,光喊口号,只谈意识是没有用的,娜拉走后还是要回来的,因为她少了生存的物质基础。鲁迅先生也说:“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对物质的疯狂追求,人格的不健全,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五·四”思想解放在女性思想解放上的不彻底。经过一番轰轰烈烈的运动后,现实是“时代是这么沉重,不那么容易大彻大悟”(张爱玲《张爱玲文集》之《自己的文章》257页),生存才是必然。正如王富仁所说:“五四时期觉醒的知识分子,主要不是从中国自身生产力的发展中独立地建立自己的理想追求,而是当有前进的追求时直接接受了外国思想学说中的理论命题。这种原则与中国实际的思想现状发生了极大的悬隔。”因而丁玲、庐隐等女作家笔下的女性貌似新派而实质却离不开男性世界,她们笔下的女性意识只限于表层的觉醒意识。而张爱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