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考点及知识点讲解.docx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考点及知识点讲解: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__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7 中考会议已规定07年中考古文材料是课内一段课外一段。课外的无从猜测,但课内的古文应该 牢牢抓住,尤其是新课标确定的 16篇优秀古文,是我们复习的主要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 的评价要求是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 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据此,《中考说明》要求同学们要: •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读出文句的节奏和停顿; •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句子的意义; 4•理解选文蕴含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 5 •了解选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复习时我们要过好以下几关: 过好背诵默写关。文言文注重积累,讲究基本功,要特别重视背诵默写,尤其是那些富 有生命力的句子和重点句、中心句、表现力强的词语(包括成语)等。 过好文言实词关。阅读文言文要准确掌握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掌握文言实词 中词类活用、通假现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并在复习时将其归类。 过好重点语句关。抓意义方面有代表性的重点句,如中心句;抓结构方面有代表性的重 点句,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抓翻译方面有代表性的难点句。 过好课外迁移关。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般比较浅显,程度基本与课内相当。 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 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能力迁移。 可找一些 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短文读一读,既巩固了课内所学,又实现课内向课外的迁移。 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些规律。 文言字音: 由于相隔时代久远文言文里有不少生字词, 需要我们下功夫去记忆。不过如果同学们能利用 造字法并结合词语的意义去记忆,应该能事半功倍。 女口:数”在数有功”””分别读作shudshfbshu,因为这个字在句子中分别理解为 屡 次”、数目”、计数” 我们在学习文言诗文时,应特别注意通假异读现象。文言文中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大多不同, 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读本字的音。如:将军身被坚执锐。被应读 pi,因为它通披” 通假字: 什么是通假字呢?文言文中常有这样的情况: 在应写 甲”字时,写成了另一个形体意义不同 但声音相同或相近的 乙”字。这时我们就称 甲”为 本字” 乙”是 甲”的通假字。照现在的就法, 就是写了别字。 如,便要还家”中要”通邀”。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反”通返”。为天下唱”中唱”通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悦”通说”。 通假字是学习古汉语时常碰到的, 在翻译时如果遇到上下文不易翻译或难以理解的字时, 可以考 虑是否遇上通假字了。只要掌握了规律,就不会感到文言文难学了。 复习通假字,千万不要离开课文去死记硬背, 而要把它们放在句子当中去记忆, 这样记忆才 牢靠。 古今异义: 仅供个人参考 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 如: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今义:一个词,名词,指从 事财务工作的崐人员。 ) 征于色 (古义:表现,征给。今义:征求,象征。 ) 诚宜开张圣听(古:扩大。今: (店铺)开始营业) 学习古今异义词难点不在这些意义差别大, 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译,也说得通的。如: 难在那些用现代汉语似乎也能翻))牺牲玉帛 (古: 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难在那些用现代汉语似乎也能翻 ) ) 牺牲玉帛 (古: 指祭祀用的猪、 牛、羊等。今: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 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 )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 但要特别重视。 如:可以一战(古:可以凭借。今:表示许可,可能。 ) 一词多义: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如: 安: 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薄: 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 等: 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归: 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号: 1、 h 0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 h 0,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3、 h ,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豕》) 4、 h(0,号召。(号令召一老 ) 或: 1 、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 / 或王命急宣) 2、 有的人(或说处杀蛟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 或许(或异二

文档评论(0)

cooldemon06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