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误区.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情境创设中的误区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巧妙地还原知识的形成过程及知识应用的生动场景,使刻板的知识传承变得灵动而鲜活。 情境是为了服务于教学的。 一、穿靴戴帽,游离教学目标 案例:一位教师教学“两步计算式题”时,课件演示两个学生乘车来到游乐园门口,遇到了“拦路虎”,要求学生闯过“迷宫”才能进门,教师充满激情地问:“同学们信心闯过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有!”课件显示迷宫图:把算和正确的答案连起来,连对了就能走出迷宫(只有一题是两步式题,余均为一步式题)。学生顺利闯关后,教师表扬:“真能干!” 追问:‘这些题目中哪一题是与众不同的?”从而揭示课题“两步计算式题”。 点评:案例所创设的情境非但没有起到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作用,甚至还可能成为分散学生思维的干扰因素,把学生的数学思维淹没在美丽的画面中。 情境创设是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的过程,它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求知、认知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 境创设只是手段,体验其中的数学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 教师一方面从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情境的趣味性、问题性,为教学服务,不能“浅尝辄止”,把情境的创设只作为教学的“摆设”和“敲门砖”。 课本的主题图 二、瞎子摸象,偏离认知心理 案例:一位教师教学“钟表”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赏各种各样的钟表,在玩中学。 师:我发现你们今天带的钟表很漂亮,想玩吗? 生:想! 师:那就玩吧,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看谁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的数问题多。 学生有的在拨指针,有的在摸钟面,有的在和同伴边说边看。(自由活动) 师:刚才你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钟面上有一些数字。 师:钟面上有哪些数字呢?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生2:有1~12这十二个数字它们是这么排列的。(做手势) 生3:不对,我的闹钟里只有4个数字。 生4:我的闹钟里没有数字。 点评:教师的本意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寻找有意义的信息,让学生在玩中发展思维。但是,由于学生受特定的年龄、心理和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影响,他们不可能按教师所预设的情境去理解教学内容,同时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恰恰又未能突出学习主题,导致学习时间学生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学习活动中。 情境创设一方面考虑教学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 围桌式座位分析 三、忽视学生 案例:圆锥的体积 四、 在教学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认识路线”时,教师对学生宣布了一条好消息:下星期学校将要组织生去春游。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教师接着提问,那我们怎么去xx公园呢?然展开如下内容: 1.学生列举去熙春公园的各种方法,并比较得出,选择坐公交车是一种较经济、便捷的办法。 2.说说公交车的行车路线。 3。如何去xx公园?(该从哪儿上车,哪儿下车,怎么走)如何回来? 4.坐这路车还可以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 5.游览熙春公园景区:这些景点中,你想到哪几地方,该怎么走?在小组内交流。 6.假如我们要游览所有景点,怎走可以不走重复路? * *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