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_2多层快速多极子技术mlfmm.ppt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FEKO Suite 5.5 基本算法介绍 快速多极子( FMM ) 多层快速多极子技术( MLFMM ) FMA overview ? ? ? 我们知道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法,如高斯消元法等; 一类是迭代法,如:共轭梯度法等 用矩量法( MoM )求解线性方程组,它的系数矩阵是满秩的。如用直接法求解, 则计算机内存需要 O ( N 2 ) ,运算量达 O ( N 3 ) ;如用迭代法求解,内存一样 需要 O ( N 2 ) ,而每次迭代的运算量达 O(N 2 ) ). 如此之多的内存需要量,如此之 大的运算量,大大限制了矩量法的应用范围,在 90 年代以前,矩量法仅仅适用 于电小尺寸物体( 物理尺寸 / 工作波长 10 )。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改变,目前矩量法已可以计算相当大的电大尺 寸物体,这主要归归功于 Rokhlin 提出的快速多极子算法,这是一种 减少内存需 求 ,加快矩阵和矢量相乘的技术。 快速多极子技术的基本思路 ? 大家都知道,迭代法的运算量主要取决于矩阵与矢量相乘的运算量。从物理意 义上看,矩阵与矢量相乘虽实际上是源点对场点的作用,然由于整个考虑的源 点和场点是重合的,因此也可以形式地认为是等效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 快速多极子技术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将未知等效电流分成小组。分小组可以按如 下方式进行:首先用一个适当大小的长方体将物体刚好包住,然后将此长方体 分成小长方体(小长方体究竟多大合适,下面再作具体分析),并将非空小长 方体标出储存。此处非空小长方体是指其内有未知等效电流的小长方体,也就 是被物体边界相割的小长方体。对任何一个非空小长方体,其他的非空小长方 体可以分成两类:一类为近相互作用,一类是远相互作用。通常,两小长方体 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半个波长的为近相互作用,否则为远相互作用。 ? 近远相互作用介绍 ? 下边来分析两小长方体 A 和 B 的远相互作用。设 A 和 B 内分别都有 100 个未知数, 如图 1 所示。如果用通常方式来执行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则需要 100*100 次计 算机操作。而快速多极子技术是用一种新的方式来执行 A 和 B 之间的远相互作用。 其基本思路是将整个相互作用过程分解成三步:聚集、转移、发散。聚集就是 将分布在 A 内的 100 个未知数所对应的等效电流聚集在 A 的中心。其目的是获得 一组具有下列转移特性的新函数: A 内所有等效电流对远处的作用可以由执行 这组函数的转移完成;转移就是将聚集过程中得到的一组函数由 A 的中心转移 到 B 的中心;发散就是将转移到 B 中心的那组函数发散到 B 内所有 100 个未知数 所对应的等效电流上,从而完成 A 和 B 的远相互作用。此种作用方式由图 2 表示。 下边会阐述平面波函数具有上述转移特性,而且在能够保证高精度情况下,所 需平面波个数少于原未知数个数。这就是说,完成新函数从 A 中心到 B 中心的转 移,只需要少于 100 次的计算机操作。这就是快速多极子技术能够加快完成 A 和 B 远相互作用的原因。作用过程的分解来源于积分方程中格林函数的多极子展 开,故此项技术称为快速多极子技术。由于格林函数的多极子展开在近相互作 用时很难达到满意精度,则这种新作用方式只适用于远相互作用。这也就是我 们将相互作用分成近相互作用和远相互作用的原因。 远相互作用示意图 100 个 未知数 100 x 100 次计算机操作 100 个 未知数 图 1 :远相互作用常规实施办法示意图 远相互作用 FMM 实施方法 小于 100 个平面波 小于 100 个平面波 转移过程 100 次计算机操作 100x100 次计算机操作 100x100 次计算机操作 图 2 :远相互作用 FMA 实施办法示意图 聚集过程 O O 发散过程 小长方体多大合适 ? ? 这里我们讨论小长方体多大合适的问题? 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转移步骤所需计算量很小。然而,聚集和发散步骤并非如此。实 际上,将原来的 100 个未知数所对应的 100 个基函数聚集成大致 100 个平面波函数,需要 100x100 次计算机操作;将 100 个平面波函数发散给 100 个未知数所对应的 100 个基函数, 也需要 100x100 次计算机操作。因此,如果只考虑两个小长方体的远相互作用,快速多极 子技术所需计算量是超过通常方式的计算量。然而,当我们考虑 100 个小长方体的远相互 作用时,情况就不同

文档评论(0)

sandaji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