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羲之《十七帖》 (大图全本)
王羲之《十七帖》 (大图全本)
引用 :王羲之《十七帖》 (大图全本 )
wnagxizhi_shiqi00.0.jpg (592.69 KB)
2010-11-16 23:58 《十七帖》书法地位 《十七帖》是著名
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 因卷首由 #8220; 十七 #8221; 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 现传世《十七帖》 是刻本。唐张彦远 《法
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 #8220; 《十七
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8221; 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
史周抚的。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 347-361 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征》一文可以参考。
《十七帖》是一部汇帖,以第一帖首二字 #8220; 十七 #8221; 名之。凡 27 帖, 134 行, 1166 字。其中的一些帖尚有摹本
墨迹传世,如《远宦帖》 、《游目帖》等。据载:唐太宗好右
军书,搜集王书凡三千纸,率皆以一丈二尺为一卷, 《十七帖》即其中的一卷。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云: #8220; 《十
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煊赫著名帖也。 #8221; 此载略与今传本异。摹刻本甚多,传世拓本最著名的有明邢侗藏本、文徵明朱释本、吴宽
本、姜宸英藏本等。唐蔡希综《法书论》说: #8220; 晋世
右军,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创立制度,谓之
新草,今传《十七帖》是也。 #8221; 唐宋以来,《十七帖》
一直作为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 #8220; 书中龙
象#8221; 。它在草书中的地位可以相当于行书中的《怀仁
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 《十七帖》风格冲和典雅,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绝无一般草书狂怪怒张之习,透出一种
中正平和的气象。南宋朱熹说: #8220; 玩其笔意,从容衍
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其所谓一一从自己
胸襟流出者。 #8221; 全帖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间字势相顾;字与字之间偶有牵带,但以断为主,形断神续,行气贯通;
字形大小、疏密错落有致,真所谓 #8220; 状若断还连,势如斜而直 #8221; 。 《十七帖》用笔方圆并用,寓方于
圆,藏折于转,而圆转处,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这些
可以说是习草者必须领略的境界与法门。 此帖前人评价
甚高。如宋黄伯思说: #8220; 此帖逸少书中龙也 #8221; 。朱熹说 #8220; 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
缚,不求法脱。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中流出者。 #8221; 也
有人认为此帖 #8220; 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 #8221; 。这些评价都很中肯。尤其说它们写的从容、不受法的拘束,
好像从自己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最为深刻准确。孙过庭曾说过: #8220; 子敬(王献之)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
体#8221; ,即王羲之以下,都是在写字时故意用力,故意要表现自己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样就反而失去书写时的自
然之美了。这种对比式的评论, 对书法欣赏很有启示。 草
书是王羲之擅长的书体之一。在王羲之之前,章草已经非常
成熟。从魏晋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些出土资料来看,这个时期
今草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当然还没有完全与章草分离。
王羲之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在师法张芝以及东晋以前其他书
法家的基础上,一变汉魏朴质书风,而创妍美流便之草书,
为今草确立了一个基本的标准,使今草与章草的界限变得分
明起来,成为两种书体。他笔下的今草结构随笔势而变得自
由灵活,充分体现草书 #8220; 删难省繁,损复为单 #8221; 的特征。从实用的角度上说,这更加便于提高书写的速度,
字势连绵,笔断意连,书写的艺术性也加强了。其形态纵横牵掣,钩环盘纡,神态自若,具有变化无穷的美,笔画上改
造了章萆的 #8220; 抑左扬右 #8221; 式的波磔, 而代之以随
起随收、流畅自然的笔触。 由于王羲之在书法上有极大
的贡献, 所以在他身后, 历代都将他的书迹视为至宝。 因此,
东晋时期的书家中,数他留下的作品最多。现在我们所能见
到的墨本草书有《七月一日帖》 、《寒切帖》、《初月帖》、《远宦帖》、《上虞帖》、《长风帖》、《游目帖》、《此事帖》、《大道帖》、《行穰帖》等,皆为唐宋时期的摹本。从这些最接近于
真迹的摹本来看, 风格各不相同。 其中《寒切帖》、《远宦帖》尚有章草遗意, 点画古拙, 多不牵连;《初月帖》、《上虞帖》、《游目帖》、《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