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答对比型诗歌鉴赏题.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仅供个人参考 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明确方向,概其同,辩其异 ——如何解答对比型诗歌鉴赏题 河南省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 李春和邮编473400 题型扫描 古代诗歌的阅读的“比较鉴赏” 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古 典诗词鉴赏能力。因此,越来越受命题人的青睐。 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比较型古诗鉴赏题重在“比”。就鉴赏主体而言,分“版本比较” (同一首诗词,版本不 同)与“作品比较”(不同诗词,题材相同或相近);就鉴赏内容而言,分“概其同” (概括 它们的共同点)与“辩其异” (辨析它们的同中之异)。“辩其异”是比较鉴赏的重点。这种 鉴赏,可以使读者在比较中明了诗词作品各自的个性特点, 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使阅读 鉴赏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概其同”,多着眼于作品内容(这也是比较鉴赏的基础) 。”辩其 异“既可着眼于作品内容(如基调、主旨) ,也可着眼于作品的形式(如用词、手法) 。 提问方式一般为:①两首诗的XXX有XXX异同?②两首诗都用到了 XXX手法,请分析其作用; ③试比较XXX与XXX的结构技巧。④XXX诗用的XX字(词、句)与 XXX诗的XXX字(词、 句)的效果有何不同? 解题思路一般为: ①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的角度(是求同,还是求异;是塑造的形象, 还是作者情感;是某字的作用,还是手法技巧,等等) ;②组织答案既要有具体对象,又要 有分析见解。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答题模式: 第一步:明确答题方向或角度,找出诗中相关内容。 第二步:分别找出诗人描写的意象,品味特点,想象描述画面。可以用“描绘了……的 景物”,“塑造了……的形象”等句式。 第三步:联系全诗分析情感, 明辨手法。可以用“通过……手法, 描写(刻画)了……, 表达了……”;“通过……手法,营造了……意境,抒发了诗人……的情感”等句式。 第四步:两者对比,概其同,辩其异,组织答案。 实例解析 登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问题: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答题要点: 第一步:明确答题方向或角度,找出诗中相关内容:比较两首诗的意境。 第二步:分别找出诗人描写的意象,品味特点,想象描述画面: 刘诗用“雨” “寒空” “浅深山色” “高低树”等意象,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诗描绘的是由疾 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 第三步:联系全诗分析情感,明辨手法:刘诗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苏诗“横 风吹雨”“电光时掣”中间插入“雨过潮平” ,使情节跌宕起伏。 第四步: 两者对比,概其同,辩其异,组织答案: 总结答案: 刘诗用“雨映寒江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 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 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 “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 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 解析: 《登城》是一首登楼野望之作。 首句写秋日“微雨”,一个“映”字,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如果是春日微雨, 它弥漫一片,有如云雾,那是不可能与天空相“映”的;而初夏烟雨,无边无际,将远处的一 切都裹了起来,就更谈不上与天空相“映”了。只有在秋天,这“无点亦无声”的仿佛透明的雨 丝,才具备这个特点。因此,从“雨映寒空”入手,再用“半有无”加以细致描写,就细致真切 地传达了秋日微雨之神。至于在“空”前着一“寒”字,则是为了表现秋雨生寒的清冷之感,其 中并不包含诗人的主观情绪。 ? 次句写“登城。”“重楼闲上”即“闲上重楼。”这个“闲”字既表明诗人并非第一次登临此处—— 那样会心情迫切, 不会着一“闲”字;又暗示他亦非劳人迁客——那样会 侘 傺无聊, 不可能“闲 上”。而主要的,还是点出诗人时有余暇,心自安闲,尽可慢慢欣赏这秋雨中的秋山景色。 诗人纵目野望,诗人用一句诗进行了概括: “浅深山色高低树。”天高气清,列岫千重, 或近或远,或苍或黛,各有“浅深” ;而山上树木则颇为混茫,无可分辨,但见层层树丛, “高 低”不等而已。“浅深、”“高低,”写出了秋山的淡远之境。 这景色是诗人从未发现过的, 他显得更 加兴致勃勃。元代刘因有一首《村居杂诗》 :“邻翁

文档评论(0)

shidaihua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