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中的“而”的用法.ppt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劝学》中的“而”的用法 《劝学》这篇文章一共用了 16 个“而”,现将“而”的用法逐 一归类。 “而”的用法主要有七种: 第一种:连词,表并列关系。 例句:(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蟹六跪而二螯 第二种:连词,表递进关系。 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第三种:连词,表转折关系。 例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第四种:连词,表因果关系。 例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第五种:连词,表承接关系。 例句:登高而招 第六种:连词,表修饰关系。 例句:(1)吾尝终日而思矣 (2)吾尝跂而望矣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3)顺风而呼 第七种:连词,表假设关系。 例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而”的七种用法,从根本上说,是“而”前“而”后动词关系的确定, 动词的关系决定了“而”的用法,要了解“而”的用法,就是理解动作的关系, 这一点至关重要。 说着容易做着难,在具体的辨析过程中,动作关系十分不好把握。需要进一 步分析“而”前后的句子或者词语之间的关系方能准确的判断。“而”的用法 有几种容易混淆,现在做进一步的分析。 难点辨析一:承接关系与修饰关系 承接关系表示的是动作的先后顺序,而修饰关系表示的动作的修饰关系。 要想辨析好这两个词语的区别,得区分好“而”前后的两个动作的关系,如果 其前的动作和后面的动作没有明显的先后关系,就要考虑前边的动作是否是后 面动作发生的状态,这样就是“而”的修饰关系。 例如: “吾尝跂而望矣”中“跂”的意思是 “提起脚后跟”,这是一个动 作,要区分好“而”前后的动作的关系,才能辨析“而”的用法是表示什么关 系。作者“望”的动作与“跂”的动作是同时进行的。但是,“跂”是表示“望” 的状态,作者并不是提了脚后跟之后就望了,而是用“提着脚后跟”这个状态 伴随作者望的动作,因而这里的“而”是表示修饰关系,而不是承接关系。 难点辨析二:并列关系与递进关系 “而”前后的两个动作没有主次之分,则为并列关系,但是“而”前后的 动作表示的是认知事物的由表及里,由外及内,由现象到本质,那么“而”前;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后的关系则是递进关系,例如,“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智慧明达与行动没有 过错是没有先后之分,没有主次之分,它所涉及的是品质与评价的问题,没有 明显的语义的递进,而是一种并列关系。 再举一个例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这个句子涉及到两个动作“学 习”和“反省”,“学习”是一个前提条件,是一个基础,“反省”则是在前 者基础上进行的动作,是对前一个动作的引申,是对学习成果的回顾与加深, 因此这个“而”表示的递进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关于“而”的用法,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在具体的文言文语言环 境中分析,只要我们遇到这些问题深入思考,不断琢磨,一切问题都不是什么 问题,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文档评论(0)

number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