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实施方案.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 【病名】 中医病名:胃痞病 西医病名:功能性消化不良 【诊断】 (一)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以胃脘痞胀、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胃痞”的范畴。 2、西医诊断标准: 功能性消化不良必须包括以下一条或多条:①餐后饱胀不适;②早饱感; ③上腹痛;④上腹烧灼感; 并且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上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 6 个月,近 3 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亚型诊断包括餐后不适综合征与上腹痛综合征。 (二) 证候诊断 1.脾虚气滞证:胃脘痞闷或胀痛,食少纳呆,纳少泛恶,嗳气,呃逆,疲乏无 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2.肝胃不和证:胃部胀痛,两胁胀满,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痞塞不舒, 心烦易怒,善太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3.脾胃虚寒证:胃寒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泛吐清水,食少纳呆,神疲倦怠, 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 4.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或疼痛,口干口苦,身重困倦,恶心呕吐,小便短黄, 食少纳呆,舌苔黄腻,脉弦。 5.寒热错杂证:胃脘痞满或疼痛,遇寒加重,肢冷便溏,嗳气纳呆,嘈杂泛酸, 舌淡苔黄,脉弦细滑。 【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脾虚气滞证治法:健脾理气 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合香砂枳术丸加减。 (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姜厚朴、木香、砂仁、元胡、法半夏等) 中成药:枳术丸、香砂六君子丸、胃乃安胶囊等 2.肝胃不和证 ;. . 治法:疏肝和胃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枳壳、白芍、川芎、香附、陈皮、法夏、 佛手、木香、炙甘草等) 中成药:胃苏颗粒、达利通颗粒、气滞胃痛颗粒等。 .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散寒 推荐方药:理中丸加减。(党参、炒白术、干姜、炙甘草、苏梗、姜厚朴、炒神曲、制香附 等)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温胃舒颗粒、虚寒胃痛颗粒等。 4.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祛湿 推荐方药:连朴饮加减。(黄连、姜厚朴、石菖蒲、法半夏、黄芩、陈皮、芦根、茵陈、生苡仁等) 6.寒热错杂证 治法:辛开苦降。 推荐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清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党参、生甘草、姜 厚朴、炒神曲、煅瓦楞子等) 中成药:荆花胃康胶丸等。 (二)针灸治疗 常规针灸疗法:常分虚实进行辨证取穴。实证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穴位为主,以毫针刺,采用泻法;常取足三里、天枢、中脘、内关、期门、阳陵泉等。虚证常取背腧穴、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毫针刺采用补法,常 用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气海等,并配合灸法。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和临床症状,也可选用多功能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等治疗。 热敏灸疗法:热敏穴位以腹部、背腰部及小腿为高发区,多出现在公孙、下 脘、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等区域。每次选取上述 1-2 组穴位,每天一次, 每次治疗以灸至感传消失为度, 10 次为 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2-5 天,共 2-3 个疗程。 (三)推拿治疗 辨证使用不同手法配合相关穴位,调节脾胃功能。按摩手法常用揉、捏法等。 (四)外治法 辨证选择温阳散寒、理气和胃、健脾益气等中药穴位敷贴和熏洗治疗。 (五)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如音乐疗法、心理疗法、中药离 子导入疗法、中频电疗等。 ;. . (六)护理 包括生活调理、心理调节、锻炼等。 【难点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生活环境、饮 食结构及工作节奏等因素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针对功能性疾病, 西医治疗目前仍存在种种不足,临床疗效有限。 综合分析, 本病的治疗难点主要 在于: 1、疾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 2、病情相对复杂,症状表现不一,治疗切入点较难把握; 3、疾病缠绵,临床复发率较高。因此,中医药的介入可谓是为本病治疗提供了一个新希望。 【疗效评价】 (一) 评价标准 单项症状改善评价标准痊愈:症状消失。 显效:症状改善 2 级及以上者。有效:症状改善 1 级者。 无效: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其中症状按程度分为 4 级;无症状。 轻度:症状轻微,只有关注时才感觉到,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度:症状尚能够忍受,已经部分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重度:症状明显,难以忍受,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中医证候评价标准: 参照 2009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30( 5):533-537 )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 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 70%。 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疗效指数≧ 30%。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 其中疗效指数 =(治疗

文档评论(0)

182****88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