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学习教学学习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过秦论》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过秦论》是一篇内容非常丰富,语言极有特色的史论。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是理解秦之过及借鉴意义,明确对比论证方法和掌握重要文言词句。本设计突破传统的“读文章─—讲字词─—译文句”的教学程式, 抓住中心, 精选语段、词句,设计若干讨论题,激发兴趣,训练思维,教学生学会 自读文言文。 【设计提要】 本设计在学生对照注释预读课文的基础上分三步设疑讨 论:1.由标题引入第 5 段,讨论对比方法及结论的产生; 2.从秦攻守之势的不同,讨论秦兴亡史的演变,理清文章思路;3.讨论“仁义不施”的表现及作者的写作旨意。在讨论中, 强调教师点拨,精简知识讲授;强化诵读自学,重视语言知 识,将理解文意与理解语言紧密结合,突出教学重点,突出 思维训练。 【设计实施】 .层层对比揭秦过。 [设疑讨论]“过秦”,即言秦之过。作者以秦的兴亡史 实为基本依据,采用对比方法,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指出秦 亡的过失,这充分体现在第 5 段议论中。朗读第 5 段:( 1) 将段中涉及到的秦国、秦朝、九国(山东之国) 、陈涉四种 第 1 页 力量用数学符号“〈” 排列起来; ( 2)按例句“‘秦人 开关延 ??而天下 侯已困矣。’ 是秦国的 力与九国 之 相比”,从本段中找出包含( 1)其余三 比的句子; ( 3) 明作者是如何在 比分析中 出 的。 [明确]( 1)四种力量的 比可以表示 : 涉〈九国〈秦国〈秦朝。( 2)“山 之国与 涉度 大??不可同年而 矣。” 是山 九国之 与 涉相比;“秦以区区之地??而朝同列。” 是秦国与 一天下的秦朝相比;“然后以六合 家??何也?” 是最 大的秦与最弱小的 涉相比。 3)从 比中可以看到,最弱小的 涉起 ,面 的是 最 大的秦朝。 一个“何也”, 水到渠成, 把焦点逼示出来:“仁 不施而攻守之 异也。” [点 ]作者 秦的 失,首先肯定地理条件没有 ,接着采用多 比的 方法, 推 。最 的是 涉与九国的 比,从各个角度 比,极言 涉弱小;其次是秦国与 一天下的秦朝相比, 秦朝的 大。九国与秦的 比包含在上面第二个 比中,不 明 ,但例句从 文第 2 段找来明 的句子, 已 明确。 不能忘 涉与秦朝的 比。 比得出的 是自然而然的,既告 我 秦亡的原因,也点明了 “秦之 ”。当然,“秦之 ”主要是“仁 不施”而非“攻守之 异也”。充分利用 文注 理解 句,注意 用“也”字的 气及其 作用。 第 2 页 [ 明] 一段 是全文的重点,需要反复朗 与全面理解。抓住 比即抓住了重点 目;用数学公式来表示 文内容,激起学 趣,引起学生 极思考; 扣原句,促使学生 文,理解文句 ,抓住重要句子、重点 。学生学 分析和理解文意、文句的 程,也是自学文言文能力提高的 程。 [板 ] 2 .攻守 中看 亡。 [ 疑 ]“攻守之 异也”,是 文章 1~ 4 段秦 亡史 的概括 ,先从第 5 段中分 找出一句 概括 “攻”与“守”的史 ;然后自 1~ 4 段, 哪些段写“攻 ”,哪些段写“守 ”,并从各段中找一句原句表明“ ”或“亡”的史 。 [明确]( 1)“秦以区区之地??而朝同列” 的是“攻 ”;“以六合 家,殽函 ” 的是“守 ”。 2)第 1~2 段及第 3 段第一 “及至始皇??威振四海”写“攻 ”,第 3 段第二 写“守 ”。 3)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国 服,弱国入 朝;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亡: “山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攻”是以雍州之地 本,采取一系列措施;“守”是以整个天下 本,采取了更 密的措施:秦从 侯 成了天 第 3 页 子,守的力量比攻的力量更强大,结果却走向反面,更令人深思。 [点拨]“攻”指依靠权谋武力,扩张土地,夺取天下,吞并六国;“守”指采取种种措施巩固政权,保住秦王朝的帝位。第 3 段第一层的七字排偶句,写的正是秦始皇攻取天下、统一六国的巅峰。“兴”指秦国强大起来,不能用表达措施的句子来表明,而要选择能够表现一个阶段强大的句子。 [说明]该讨论题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抓住中心句引发开去,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阅读语段,筛选信 息,学习归纳。 另一方面由意而言, 促使学生认真自读课文,正确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子,掌握文言知识。 [板书] .秦过为鉴可治国。 [设疑讨论]秦的过失主要是“仁义不施”,请从课文中挑出秦“仁义不施”的语句并加以解释,说说秦的过失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 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4)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第 4 页 ( 5)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

文档评论(0)

158****38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